運用在地色彩、染色植物進行配色練習,以手工書封面與線香座造型作為色彩與質感、構成構面的練習。
導入城市人孔蓋議題,探討人孔蓋上的圖像內容與構成,進一步認識圖像簡化的設計概念,嘗試將家鄉造形元素進行簡化,建構家鄉圖像資料庫。
從中學生每日書寫的筆記出發,加入版面構成的美感知能,讓孩子透過版面構成:畫面分割、瞭解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從校園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進而,從削、磨之中,視覺呈現最完美的比例的樣貌,以及最合手感的線條比例。
透過攝影構圖實驗,體會攝影中的構成如何影響影像美感。
運用質感差異與觸覺探索,去實驗各種正負空間的可能,根據使用經驗設定水泥作品,設計自己的「宇宙盒子」
認識校園植物、在地花卉等素材質感,運用構成方法進行植物移印創作,完成植印染書衣。
透過構造及結構分析,試著將學校環境與LED感應模組面板結合,進行校園立體書創作。
從觀察自然的結構觸發聯想,進而運用到生活中的置物網架(植物水苔球)的設計。
從了解送禮的對象,思考合適的配色,完成具有整體感的花束包裝。
介紹構成的基本概念,學習攝影構成中的構成布局,了解如何透過畫面傳達主題與情感。
從校園的植物出發,透過觀察、描繪,發表所觀察到的線條與色彩。
對線條圖樣進行分析,理解線條立體構成的成因後,應用於生活設計。
運用設計思考觀察生活周遭找到問題、以混凝土產品實踐問題解決。
以「穿」為概念,引導IDEO設計思考。設計生物「穿」,將「穿」實體化。
展覽是在一個空間中融入美感藝術與文化議題的藝文活動,我們藉由展覽認識過去到未來的不同面向及知識脈絡,亦是一種跨域的藝術體現。
本學期課程內容搭配西洋名畫主題,做為上學期美術課基本色彩及排版應用之延伸,從名畫中的觀察,進而發揮創意與質感搭配創作出名畫再製的作品。
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 14 項目標是「保育海洋生態」和 SDGs 目標 3 是「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們將國中生活日常與 SDGs14 和 SDGs 3 的連結。
透過綠色植栽導入學校課堂日常之中,減輕國中生壓力,增加讀書效率,進而提升自信心,勇於接受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