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植巢

核心概念
  • 能觀察、發現自然中的結構之美
  • 能認識植物生態與環境的關係
美感知能
  • 能思考結構平衡
  • 能思考立體造型平衡

課程概述

運用對稱造型與規律的配置展現結構美感。先讓學生從觀察自然的結構,觸發聯想。發現生活當中結構運用。模仿蜘蛛網的結構練習環保袋的製作,理解對稱造型與規律的配置為結構穩定的基礎。進而運用到生活中的置物網架(植物水苔球)的設計,在結構安全的考量下並展現力量的結構之美。

植物水苔球發想來源:使用水苔創造出具有美感的造型來包覆植物,再利用麻繩或鋁線等線材將創意水苔球平穩固定於小樹枝上。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過本學期的美感課程,預期能夠了解結構的基本造型美感,除了課堂的實作課,可以讓孩子加強空間結構概念外,更加將抽象想像的情意部分融入於日常生活的器物當中,透過材質既有的溫度,與手操作的時間感,讓孩子在創作水苔球植物結構中認識植物生態,思考創造出適合植物生長生態且具美感的療癒手作。

教師課後省思

  1. 一堂課完成有造型的水苔球包覆時間太少,學生最後的造型都差不多,沒有獨特性,建議修正成一節水苔球包覆,再一節課將水苔球用合適的媒材固定於樹枝上。
  2. 大部分的學生對於照顧植物很陌生,再加上課業與生活忙碌,對於植物容易疏於照顧,看到植物被學生養死,內心也非常不忍,或許可以用仿真植物代替,更有餘裕的時間觀察植物型態與苔球造型的關係。
課程規劃
  • 01
    生命終點也是起點

    老師課程大綱介紹,讓學生思考上課前哪些人需要做哪些準備。

  • 02
    向大自然學習

    從自然發現結構「力學」。

  • 03
    打地基

    1. 學生兩兩一組,每人一塊油土,小花盆,共用400g水泥粉。
    2. 先將油土壓入花盆底,封住下方的出水口,先預想好樹枝的姿態即可。
    3. 一個人攪拌,另一個人負責加水,攪拌倒奶昔狀倒入花盆至8分滿。
    4. 最後依照之前預想好的位置插入樹枝,靜置至水泥凝固。

  • 04
    結構之美

    觀看結構影片,思考何謂結構與填寫學習單。

  • 05
    植巢(一)

    1. 教師介紹此次創作目標與規則,舉例一些作品 並實際示範一些創作策略與技巧。
    2. 學生搜查所選植物之生態資料,完成認識植物學習單。
    3. 使用水苔創造出具有美感的造型來包覆植物,再利用麻繩或鋁線等線材將創意水苔球平穩固定於小樹枝上。

  • 06
    植巢(二)

    1. 完成創意水苔球的製作。
    2. 將製作完成的作品上台進行發表,分享。
    3. 學習單寫下對美感實驗課程的感想,由教師進行總結。

陳鈺婷
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