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活動主要以後美Hosailay為設計主軸,並結合在地文化、學校特色設計本校美感創新課程,二年級2班學生於上學期授予質感與構成構面之主題式美感創意課程學習活動,實施後美Hosailay質感與構成美感構面—植印染書衣創作12堂課之學習,每班每次上課時間為2堂課連堂。課程活動之實施以質感與構造觀察與描述2堂課、質感與構造美感案例欣賞2堂課、質感與構造美感分析與試驗2堂課及實作演練及反思分享6堂課共12堂課為主。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基本觀念學習,學生能了解何謂質感與構成美感。
- 學生能以實作試驗不同質感之視、觸覺體驗感受和差異,並能了解構造原理。
- 學生具欣賞現代生活中符合質感與構成美感的案例及分析能力。
- 學生能完成後美Hosailay質感與構成美感構面—植印染書衣創作並作美感判讀分析。
- 透過學習美感體驗,並具美感反思能力及延伸落實於生活當中。
教師課後省思
- 從質感及構成觀念引導以及植印染書衣創作課程授課後,學生對校園中、生活上所看見之植物會更加以留意,思考拿來製作之可行性,也更留意生活中視覺、觸覺等物之質感與構造,並能將生活中常見物件,予以分 析不同質感與構成,並能加以分析描述。
- 學生藉由教學簡報習得質感之概念,並從案例分享中獲得生活美感經驗。
- 學生對於可以親自設計個人植印染書衣感到非常開心,也都充滿樂趣,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用心,成品也讓學生感到滿意,對學生而言, 是一次有趣的美感課程體驗。
- 植印染書衣之製作時間僅有四次課堂時間就需完成,再加上製作時之工序也多,包括:選擇植物鋪排具構成構面之創作、綁巾、蒸煮、洗滌、陰乾、裁切書衣尺寸、縫製書衣等工序,需花費的時間較長,少數動作較慢的學生,尚未車製成書衣,因課程已結束,學生只能利用課後時間車製作品。
- 多數學生表達自己非常喜歡自己所製作出來的作品,也想保留成方巾作為使用,不製作成書衣,因此,也讓學生在完成植印染方巾時,先拍攝照片來當成個人作品,植印染書衣完成後,亦在後續的正規課程中延伸一商品攝影課程,教導學生拍攝具美感的作品,提升整體之美感。
課程規劃
-
01後美Hosailay—質感與構成觀察與描述
透過描述表達日常所見之質感與構成說明,建立學生質感視、觸覺分析與構成的基本能力。
-
02後美Hosailay—質感與構成案例欣賞
以教學簡報講解現代生活中符合質感美感的案例,並讓學生以質感與構成的概念進行校園特色的質感與構成美感判讀分析。
-
03後美Hosailay—質感與構成分析與試驗
透過生活中能取得的物品讓學生做質感與構造美感之判讀分析。另讓學生以質感與構成美感實作小試驗,增強其美感經驗。
-
04後美Hosailay—植印染書衣創作
學生延續前六堂課所設計之質感與構成美感課程觀念與試探,加以融入學校環境植物、在地特色植物—蘭花等做為創作素材,再學習如何運用習得的構成方法進行植物移印創作,並學習運用縫製技巧完成植印染書衣創作。
(學生自行選擇想要結合在地特色之素材作為創作材料,教導學生利用植物素材以及綿布、胚布亦或絲布製作植印染。) -
05後美Hosailay—植印染書衣創作及反思分享
學生延續融入學校環境植物、在地特色植物—蘭花等做為創作素材,再學習如何運用習得的構成方法進行植物移印創作,並學習運用縫紉機縫製技巧完成植印染書衣創作。學生進行反思回饋分享。
(將書衣套上個人珍藏書本或筆記本,完成具在地特色的個人獨創植印染書衣創作,並發表。)
以上課程均為連堂授課,共12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