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地造就美感,成就功能」,為質感構面的中心概念,觀看這個世界,大自然與人造物中的材質琳瑯滿目,各有各的觸感、功能,成就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美學。
引導學生探索與觀察校園,發現環境中不同類型的質感;覺察材料特性,學會使用工具創造出不同質感表現的作品。
介紹美學電子書裡關於質感的內容,引導學生分辨之間的差距,討論質感中「視覺」與「觸覺」可以被細分描述的「名詞」,選擇「木」材料讓學生分組討論要如何處理?
針對質感的認知、意象並進行自我的省思與討論,先分析質感的觀感,建構孩子理性的質感美感分析能力。
同學以紙張拓印校園不同區塊的環境紋理,轉化為圖像的設計,製作校園的藏寶圖。
透過美感踏查並分析質感元素,創作個人拼盤,於校園空間佈展成為質感打卡牆。
藉由牛奶紙漿製成的手抄紙,運用知識與技法操作,創造出所選用的質感形容詞。
學生從複合質感多樣性中尋找舒適性和目的性的材質,結合美感進行花器設計創作。
將校園中的斷枝打磨拋光或打花,體現出木質維度,感受其內外的樸質感。
透過校園材料分類、吐司的包覆練習及水晶膠吊飾設計,使學生建立質感資料庫。
學生設計多面體盆器並製作盆器,挑選植栽搭配,呈現每個人創作的獨特氣質美感。
學生針對封面紙質去尋找合適的紙材,進行標題與封面圖案的設計。
藉由蔬果拓印、紙張與粉彩、墨彩的觀察,複合紙材拼貼擴增學生質感資料庫,將美學素養運用至生活之中。
讓學生設定杯墊使用情境,思考後進行合宜質感的水泥磨石子杯墊創作。
學生從校園廢棄樹枝的長、短、粗、細中感受比例之美,並了解何謂「同質異感」。
學生將牛奶盒製成模具,調製材料並把砂石質感紋理融入其中,完成水泥盆的製作。
使用各式植墨染素材設計個人手工紙,讓學生製作手抄紙並完成個人手札作品。
學生利用油土蒐集3種以上質感拓印,進行翻模及水泥灌模,完成質感水泥文鎮。
將本校陶藝特色課程中之陶瓷創作與epoxy結合進行異質相生—紙鎮創作,作為學生質感美感試驗。
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後,運用手機APP進行圖像性的質感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