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藏寶圖

核心概念
  • 學習到對稱、漸變、對比、調和之美感概念。
美感知能
  • 透過學校環境的觀察後,以美感工具進行拼貼、彩繪及拓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試著從學校的質感觀察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自然物與人造物中探索質感,像是鋼鐵、 石磚、 塑膠、泥土、 樹幹、葉子等不同材質的體驗,體會冰冷/溫暖,輕重,平坦/粗糙等感受,以相片紀錄視覺質感,以紙張拓印紋理所見,以黏土記憶觸碰的記憶,紀錄觸覺質地的不同感受。
一開始的探索活動讓同學實際體驗用不同的茶具喝茶的感受,並請同學發表,以此引起動機,老師帶入質感的基本認識。
實際體驗以小組的方式進入校園搜尋質感,質感搜尋分為人造與自然,再回教室跟同學分享搜尋的質感紀錄。設定時間,分為視覺質感、觸覺質感,以快問快答的方式,讓其他組猜這是學校的什麼場域,得分最高的組別加分,並請同學分享印象最深的質感。
操作課程以分組進行的方式,把學校畫分為幾個區塊,依照同學對地區的不同感受,轉化為圖像的設計,以廢棄的紙類(考卷等)做成紙磚或紙漿,以環保的材質,依照區域的特性,加入不同的肌理元素,製作校園的藏寶圖(或是另類的質感地圖)
這個課程希望終日埋首書堆的學生,能以實際體驗操作的課程,並以最熟悉的學校讓學生能對周遭環境多點覺察力與關懷。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希望從學校的質感觀察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自然物與人造物中探索質感,像是鋼鐵、 石磚、 塑膠、泥土、 樹幹、葉子等不同材質的體驗,體會冰冷/溫暖,輕重,平坦/粗糙等感受,以相片紀錄視覺質感,以紙張拓印紋理所見,以黏土記憶觸碰的記憶,紀錄觸覺質地的不同感受。這個課程希望終日埋首書堆的學生,能以實際體驗操作的課程,並以最熟悉的學校讓學生能對周遭環境多點覺察力與關懷。並能在分組活動中學習和成員的討論並學習合作學習的構面。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進行之初,學生對於質感的體驗頗具興趣,也能投入校園質感發現,但因線上課程接續的問題,課程延宕,暑假過後再進行後面的課程,學生學習狀況較不理想。

課程規劃
  • 01
    介紹何謂質感

    讓同學實際體驗用不同的茶具喝茶或是各式飲料,搭配瓷器、木質、鋼杯或塑料等杯子,並發表感受,老師從中帶入質感的基本認識。

  • 02
    尋找校園的質感

    把學校畫分為幾個區域,帶領學生到校園尋找質感,以紙張拓印所見紋理,以黏土記憶觸碰的記憶,紀錄觸覺質地的不同感受。

  • 03
    各組上台報告分享所見

    設定時間,以快問快答的方式,讓其他組猜這是學校的什麼場域,得分最高的組別加分。 把黏土拓印出的質感展示在教室,讓學生以觸覺欣賞學校的不同樣貌。

  • 04
    各組根據上週質感展示,討論構思藏寶圖任務

    任務分組以抽籤方式產生,讓學生製作具有質感指標的地圖,例如有「粗糙」質感的地圖、「光滑」質感的地圖等。依照上一節課在學校裡面找尋的質感為依據,各組思考地圖內要呈現的元素,結合紙黏土,做出符合指標肌理特性的元素,製作校園的藏寶圖。

  • 05
    各組根據藏寶圖任務,討論構思設計圖樣

    把上一節課以紙黏土做出的指標,組合在一張厚紙上,結合文字和說明,製作校園的藏寶圖。

  • 06
    藏寶圖尋寶活動

    各組依照他組的藏寶圖,實地到校園中尋寶,最後老師總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