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異質相生—紙鎮創作

核心概念
  • 引導學生透過基本概念講解、欣賞日常中符合質感美感的對象物後,透過分享,學生能擁有基本概念並能進行生活對象物的分析與應用。
美感知能
  • 陶瓷創作
  • 與epoxy結合進行異質相生—紙鎮創作之製作

課程概述

課程活動主要以後美Hosailay為設計主軸,並結合在地文化,授予質感構面之主題式美感課程學習活動,三年級學生2班實施後美Hosailay質感美感構面—異質相生—紙鎮創作6堂課之學習,每班每次上課時間為2堂課連堂。
課程活動之實施以質感觀察與描述1堂課,課程中帶領學生在校園場域中,透過視、觸覺經驗,感受校園中的建築物、操場、植物等不同質感,並能描述視、觸覺感受,美感案例欣賞1堂課,主要介紹國內外紙鎮亦或器皿等設計的不同質感作品,作為學生創作前的廣度認知、質感美感分析與試驗1堂課,主要請學生攜帶欲融入epoxy具質感要素的素材,並作簡易異材質epoxy作品試驗,在實作演練及反思分享3堂課中,指導學生將本校陶藝特色課程中之陶瓷創作與epoxy結合進行異質相生-紙鎮創作,共6堂課為主。

考量高三學生因需要參加統測考試,將美感實驗課程往後延,5月18日因疫情防疫政策,宣布停課不停學,實體課程無法順利執行完成。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基本觀念學習,學生能了解何謂質感美感。
  2. 學生能以實作試驗不同質感之視、觸覺體驗感受和差異。
  3. 學生具欣賞現代生活中符合質感美感的案例及分析能力。
  4. 學生能以後美Hosailay質感美感構面-異質相生-紙鎮創作並作美感判讀分析。
  5. 透過學習美感體驗,並具美感反思能力及延伸落實於生活當中。

教師課後省思

  1. 從質感觀念引導以及質感課程授課後,發現學生能運用質感概念來描述視覺以及觸覺感知之事物。
  2. 學生藉由教學簡報習得質感之概念,並從案例分享中獲得生活美感經驗。
  3. 此次因沒有預料到會有疫情防疫考量停止在校實體授課課程緣故,導致無法順利完成美感實驗課程,雖教育部及總計畫團隊美意給予展延時程至本學期初9月底,但因執行班級為三年級,學生已畢業,若是又於下學期找新班及執行計畫實則太趕,在此,需要跟教育部及相關計畫團隊道歉,無法順利於期限內完成課程活動,在此也深切檢討,今年度未免遇到無法預期的狀況,已在經費尚未撥入學校前就開始執行建立美感觀念的課程,希望可以在經費到位後就加緊腳步趕快執行,以避免有像此次事件發生。
課程規劃
  • 01
    後美Hosailay-質感觀察與描述

    透過描述表達日常所見之質感說明,並帶領學生在校園中實地觀察與觸摸校園景物,建立學生質感視、觸覺分析的基本能力。

  • 02
    後美Hosailay-質感案例欣賞

    以教學簡報講解現代生活中符合質感美感的案例,以及介紹國內外紙鎮、器皿等設計的不同質感作品,作為學生創作前的廣度認知,並讓學生以質感的概念進行校園特色¬的質感美感判讀分析。

  • 03
    後美Hosailay-質感分析與試驗

    透過生活中能取得欲結合epoxy的素材,讓學生做質感¬美感之判讀分析,主要請學生利用欲融入epoxy具質感要素的素材作簡易異材質epoxy作品試驗,並做質感¬美感之判讀分析,增強其美感經驗。

  • 04
    後美Hosailay-異質相生-紙鎮創作

    學生延續前三堂課所設計之質感¬美感課程觀念與試探,並將本校陶藝特色教學課程中之陶瓷創作媒材與epoxy結合進行異質相生-紙鎮創作。

  • 05
    後美Hosailay-異質相生-紙鎮創作及反思分享

    學生延續前五堂課所設計之質感¬美感課程觀念與試探,並將本校陶藝特色教學課程中之陶瓷創作媒材與epoxy結合進行異質相生-紙鎮創作。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