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文鎮

核心概念
  • 發現生活中的質感之美。
  • 理解美感質感構面。
美感知能
  • 校園質感油土翻模與水泥灌模。

課程概述

美感的開始是對生活有感,好奇想探索,生活中每個物品每樣東西都擁有自己的質感,只是我們太習以為常而未留心。因此質感課程設計的開始先設計各式主題,例如甜甜的、輕盈的、有秩序的等等,讓學生分組抽主題並從家裡帶來符合主題的質感物品,透過小組分享感受相同主題不同答案的趣味,引導學生對身邊物品的紋理質感有感覺進而再廣泛探討各種主題的質感與質感運用的可能。第二單元讓學生用觸覺的方式觀察已經生活半學期的校園,每人搜集3種以上質感拓印並描述材質感覺與說明選擇原因。第三單元利用油土實際搜集最….的校園質感(自訂主題),感受質感材料組成後的趣味和美感,最後利用灌模完成質感水泥文鎮。

美感預期成果

  1. 啟發學生對生活質感的觀察力與敏銳度。
  2. 暸解「質感」的定義與生活中「質感」的應用,進而創造屬於自身的質感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水泥文鎮的設計課程規劃原本希望學生利用紀錄校園質感,然後理解質感再轉化成為文創商品,但是學生一拿到油土與工具後,都會忘記之前的記錄與分析思考,大多運用直覺進行創作,這應該是油土擁有可塑性高的特質,讓人自然而然從揉捏油土的過程中進入純粹的直覺性的藝術創作中。然而這種直覺性的藝術創作並不必然具有美感,因此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必須時時提醒孩子,文鎮作品最後要能給予使用者在使用時與觀賞時有愉悅的感受,才是達到文鎮作品創作的目的。

課程規劃
  • 01
    質感的定義

    利用美感電子書認識質感與分組抽籤質感主題。

  • 02
    相同的甜、不同的美(一)

    各組學生從家裡帶來符合主題的質感物品,透過小組分享感受相同主題不同答案的趣味。

  • 03
    相同的甜、不同的美(二)

    廣泛探討各種主題的質感與質感運用的可能。

  • 04
    拓印校園質感

    用觸覺的方式觀察已經生活半學期的校園,每人搜集3種以上質感拓印並描述材質感覺與說明選擇原因。

  • 05
    「最….」的校園質感(一)

    1.利用油土實際搜集3種以上「最….的」校園質感(自訂主題),感受質感材料組成後的趣味和美感。 2.選擇合適質感油土進行比例面積分配與切割,感受質感材料組成後的趣味和美感。 3. 校園質感油土翻模與水泥灌模。 4.學生帶著校園質感水泥文鎮與校園質感合照,紀錄質感來源與轉化過後的成果。

  • 06
    「最….」的校園質感(二)

    1.利用油土實際搜集3種以上「最….的」校園質感(自訂主題),感受質感材料組成後的趣味和美感。 2.選擇合適質感油土進行比例面積分配與切割,感受質感材料組成後的趣味和美感。 3. 校園質感油土翻模與水泥灌模。 4.學生帶著校園質感水泥文鎮與校園質感合照,紀錄質感來源與轉化過後的成果。

陳鈺婷
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