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好生活

核心概念
  • 佈置美學
  • 產品設計
美感知能
  • 攝影技巧
  • 拓印方法
  • 不同試驗工具表現質感的操作方法

課程概說

透過一系列的質感體驗課程,引導學生探索與觀察校園,發現環境中不同類型的質感;覺察材料特性,學會使用工具創造出不同質感表現的作品,合宜挑選與之搭配的質感物件,體驗並思考不同質感帶來的視覺與心理感受,進而為生活創造美感氛圍。

美感預期成果

  1. 體驗質感的變化,理解質感對美感的影響。
  2. 開啟自身感受的開關,發現美好事物俯拾皆是。
  3. 潛移默化中培養生活質感的品味。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在進行中不斷地做滾動式修正,發現鷹架給的不足時學生會比較沒方向。在八年級上學期實施完後,整個課程也修正得更趨完整,所以將課程再實施於下學期九年級的學生。不料進行到一半卻發生疫情全面更改為線上課程。於是後面的實作課程更改為google共編簡報形式,發現效果也不錯。

課程規劃
  • 01
    透過身體感知,重新認識質感經驗

    觸覺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透過手觸摸與赤腳踩踏校園,感受不同質感的特性,並利用感覺語彙,表達出質感感受,堆疊自身的感官經驗。

  • 02
    提升生活質感的敏銳度

    啟動視覺、聽覺、身體感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官,開始紀錄日常生活中的五感體驗。花一天的時間,寫一份感覺日記。從睜開眼睛起,身上衣物的質感、牙刷與牙齦接觸的觸感、吃飯的口感、手機的重量感、天氣的濕度與溫度、走路或開車的速度感等。

  • 03
    發現生活中不同的材質

    觀察蒐集校園千變萬化的各式質感,利用攝影記錄與超輕土拓印表面肌理,讓學生更清楚的看見表面材質的變化與異同,並標明所呈現的意象及相對應的感受。

  • 04
    選擇合宜的質感搭配

    老師擺放不同材質的日常生活器皿,分組進行材質差異與材質美學的質感思考與討論,感受不同質感彼此影響與搭配的調和美感。

  • 05
    選擇適當的材料與工具,表現不同質感

    老師給予各組設定不同材質的杯子,學生利用所收集的質感資料庫,與各種工具試驗後,設計與其材質搭配的質感水泥杯墊,以呈現不同質感美學。

  • 06
    搭配合宜具美感的質感,提升生活美感與品味

    真實感受每種材料差異之特性,正確地使用材料和合適的工法,發揮質感的優點,製造出兼具美觀且好用的產品。運用質感水泥杯墊作品,進行優雅的茶席體驗。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