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映光」之課程設計,一年級為杯墊組件;二年級為組合各種大小構面,結合自然領域光學單元,串起竹影,以符合適切功能性質之物件。
學生從學校建築去觀察縱橫結構線。再從建築中獲得的比例靈感作為參考,進行立體作品的創作。
本計畫以「構成」構面為主題,讓學生練習用主導色調及輔助色調搭配新圖樣探索,並嘗試應用秩序構成與色彩搭配。
透過此課程探索與發覺藏在條紋中的比例秘密,引發學生開始在乎比例美感並將其多元運用於生活。
藉由視覺圖像設計原理帶領學生進入視覺圖像語言的世界。學習單與小練習,讓學生學會操作視覺圖像語言,最後並應用於海報設計向世界發聲。
學生經由實地製作漆器的過程中,認識漆藝品,並能欣賞生活中漆藝品的美,進而將自己的作品運用於生活中。
課程先探討植物與容器的關係,並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利用構成的美感概念組織多變的植物造型。
以比例為主軸,引導學生發現空間的視覺變化,與建立秩序感的過程體驗。
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了解擺盤亦是種生活、設計、知識與樂趣。
此課程在讓學生了解「美感」與我們共存,再經由觀察與探索了解結構在生活中的運用。
本課程以體驗天然設色與應用為主,經由茶文化的認識,從不同品種的茶,理解多元的在地色彩與對生活環境共生永續的理念。
結合環境教育,藉由樹枝筆的製作,希望學生放慢腳步欣賞木頭所具有的比例、質感與色彩之美。
從台灣城市生活環境影像嘗試初步色彩觀察,以 APP 進行數位式色彩擷取分析。對色彩有基本概念後,製作成聖誕花圈。
透過東西方冬季節慶的認識,找到節慶的色彩印象特性,色彩構成的原理運用適合的物件綜合搭配進行布置。
透過本次課程的引導,讓學生學習材料的運用及造型,對於家鄉的特產特色能呈現不同於認知的美感表現。
在自畫像裡,表現這一季的內在色彩。既感性又理性中面對自己真實的特質,實驗性與色彩美感的自我展現。
本課程設計以「色彩」為教學核心主軸,課程藉由生活經驗中所接觸食物色彩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豐富的食彩、營養與化學知識。
運用拼圖的方式實驗「花磚」主題,除了一般手繪之外,亦融入電腦繪圖、噴墨印表機、雷雕機等多種科技方式加以實驗。
本課程結合「美好生活目標」(Good Life Goals)、「生活所需五大要素」,以素養導向,設計4項永續美感創作。
探討環境中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差異,進一步探討植物與容器質感搭配,藉由歸納整合盆栽,透過集體討論建構美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