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在繁忙的生活中,大眾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越來越懂得放慢腳步體驗日常小確幸,與三五好友聚餐打卡,透過手機攝影珍藏餐桌上美好的生活片刻。教師示範如何巧妙運用食材造型、餐盤、餐巾、桌布、餐具等配件,從過程中多方嘗試改變物件原有的外型、發現食材大小的變化、擺盤的方式、物件的替換與色彩的搭配,發掘材料之間的關係和背景間的和諧性。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了解擺盤亦是種生活、設計、知識與樂趣。
美感預期成果
此次教學以點線面的畫面構成做擺盤前引導,將點線面畫面轉換成食物擺盤學生較易理解。教師控制住食物的類型與色彩,讓學生能更聚焦在物件的相互關係。盤內布局完成後,再考慮桌面背景的部分,循序漸進的操作,讓學生能應用構成原理排列出屬於自己的擺盤美學。
- 學生了解構成元素與基本原則。
- 學生巧妙應用留白於繪畫及設計畫面中。
- 學習構思生活中擺盤的重要性及藝術性。
- 學生能對物體的觀察與發現,展開美感知覺的探尋,內化並陳述透過視覺觀察後的感受。
- 學習解構過程中,延伸出物件的新造型,主動發覺物件之間的和諧性。
- 學生主動的試驗與發掘,從做中學,做中思考調整,擺放具美感性的餐桌畫面。
- 從眼睛到味蕾,透過攝影讓飲食變成一件美感經驗的體驗。
- 學生能於課程中相互討論、互相學習、內化自省與表達內心所感。
- 將課程體驗與日常產生連結,提升自我生活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此次擺盤課程添加了實體擺盤前的「餐桌攝影」課程,介紹拍攝視角、構圖方式、視線引導、突破邊框,讓學生在安排盤外擺飾時,更能思考畫面整體性,成效良好,未來皆會採取此方式引導。
- 過去課程是採取開放性三明治擺盤,此次是以鬆餅為主題的擺盤,更能貼近學生日常經驗。
-
01構成美感
1.探討構成美感與生活周遭環境的關係,介紹構成涵蓋的範圍,秩序的重要性、對稱、均衡、格線分割。
2.分組挑戰顏色Knolling -
02點線面構成練習
1.介紹點線面之間的關係與視覺感受,如何運用點線面的大小數量變化和美的形式原則,呈現出不同的視覺畫面,欣賞於繪畫、設計、建築中的運用。
2.欣賞擺盤中的點線面,將自己觀點與同學分享。點的美感練習、淋醬繪圖練習,初步體驗擺盤美感。 -
03各國擺盤大集合與製作草稿
1.欣賞西式、日式、中式飲食習慣與擺盤美學,探討食物與盤子的關係、點線面與美的形式原則的運用、食器的樣貌、色彩的和諧性,說出自己觀點與同學分享。
2.以「開放性三明治」為主題,教師提供給每組「相同數量相同食材」,讓學生於盤子內運用「點線面形式」,思考「食材間的主從關係」,透過小組討論創造出有美感的構成畫面,透過攝影記錄下來。
3.分組製作擺盤草圖,將食物用色紙替代,觀察各種食材外觀、色彩與質感的差異性,在盤內呈現和諧的構成畫面。 -
04餐桌攝影
1.介紹餐桌攝影視角90度、45度、0度的不同視覺美感。
2.介紹攝影構圖(水平、垂直、斜角、S型、三角構圖)。
3.實際演練。 -
05餐桌上的高顏值2-擺盤挑戰
1.依據擺盤草圖,在盤內呈現和諧的構成畫面,且於過程中分工合作並相互學習。
2.思考盤外桌面背景、餐巾紙與餐具的構成畫面。
3.運用攝影技巧捕捉餐桌上的風景。 -
06構成的心理感受
1.成果發表:
(ㄧ)材料越豐富看起來越好吃嗎?同樣的材料,有的作品看起來特別可口,這些作品在食材的選擇與排列上有什麼優點呢?
(二) 不同的構成畫面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三)擺盤製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
2.學生學習成效檢視:
(ㄧ)是否運用點線面形式與美的形式原則達到秩序性的美感?
(二)是否考慮到盤子(背景)與鬆餅(主體)之間的關係?
(三)食材間的主從關係?
(四)盤外背景和物件的擺放方式與畫面的拍攝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