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台灣城市生活環境影像嘗試初步色彩觀察,與日本、泰國的城市色彩稍作印象色的感受、比較、整理。於校園內進行觀察紀錄環境色彩的美與醜,在拍照蒐集環境色彩後,以 APP 進行數位式色彩擷取分析。對色彩有基本概念後,讓學生挑喜歡花材顏色,做成一簡單花束並互相觀摩、比較,讓學生發現自己覺得好看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的搭配其實有其目的性。 觀摩後,讓學生可以抽換自己所選擇的乾燥花材,調整配色,並製作成聖誕花圈。期待學生自己能歸納出配色的規準,而隨著物件增加,試著理解並運用色彩之間的關連性,能讓顏色的使用多而不亂,營造有整體感的畫面。最後再選擇一張彩色的卡紙,寫上祝福的話語,在節日當天可以送給一位感謝的對象,表達自己真摯的祝福。
美感預期成果
- 發現並表達環境的色彩問題。
- 調整與環境和諧的色彩關係。
- 應用調和色及 聖誕花圈 設計進行色彩配置。
- 營造具有美感的空間角落。
- 在卡片撰寫中表達對人的祝福與感謝。
教師課後省思
- 可增加一項調色、配色作業,讓學生運用不同色調表達畫面情緒。
- 因為經費考量故購買材料包而非獨立的花材,這項作法有好有壞,好處是大部分學生第一次智作花圈,材料包可以更有效率的執行課程(省去選擇與思考的時間);缺點是限縮了學生創作的空間,學生大多是根據原本材料包的組合進行花圈的設計,少數較有自己想法的學生會與同學交換材料、或是與老師索取更多材料來布置花圈。
- 本課程為生物老師同時為種子老師,與視覺藝術教師跨領域合作所完成的課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色彩所帶來的感受與意義, 也讓學生認識乾燥花,並透過手作做出一個自己所喜歡的花圈。
-
01色彩印象
讓學生認識色彩的概念 比如色彩的明暗、冷暖、對比色與相似色,並以照片讓同學感受不同色彩所呈現不同的氛圍。
-
02色彩參訪
帶領學生在校園中,進行環境色彩觀察。以 https://coolors.co 網站進行環境色彩紀錄。讓學生透過觀察環境色彩思考生活環境具有什麼樣的色彩特點?如何找出環境色彩的主色調? 校園何處的色彩感覺舒適?何處的色彩感覺刺眼不舒服?色彩搭配讓你聯想到什麼?
-
03色彩要素
老師講解色彩的層次、彩度與空間、色彩關係,引導學生操作平板https://coolors.co網站 選擇色彩及說明使用的色彩關係、配色,並上傳googleclassroom分享。
-
04發現目標
老師引導學生選擇花材,與示範花圈製作方式:請學生選喜歡 乾燥花材顏色,放上藤圈後看看整體感覺是否和諧、好看,同學也可以互相觀摩其他人的作品。
-
05發現風格
延續上週的進度,觀摩後學生將確定好花材顏色與位置,將花材裝飾用熱溶膠固定於藤圈上,製作成聖誕花圈。
-
06發現整體感
以https://coolors.co網站 將花圈拍照、進行色彩分析,張貼於googleclassroom中,並給予自己的作品一段簡單的設計理念或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