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以往執行比例課程,多數會先以人體作為觀察樣本,也幾乎都會談到黃金比例,或是斐波那契書列。但從莫斯科設計師Igor kkk所提出的“Dr Fibonazi Surgery Clinic”可看見依循黃金比例所改造的名人面容變得十分怪異。是否黃金比例真的適用於所有的生活觀察?不如我們實際以自身所生活的建築空間去重新發現比例的關係,畢竟建築是蘊含實用功能的比例設計。讓學生從學校建築去觀察縱橫結構線,並記錄相關數值。也比較其他地區國家的建築比例設計,轉成具平面色彩的圖塊表現,再並利用木頭積木排對照建築立面比例,將色彩搭配、質感創作運用在木頭敷面展現出新的風格。再從建築中獲得的比例靈感作為參考,製作北歐希梅利(Himmeli)作品。以三角形為基本造型單位,設計從線-面-立體構造的作品創作,並在保有比例關係中進行立體作品的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從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感受中更加敏銳的發現比例的作用。
- 能從經典作品取材找到藝術再創的線索。
- 能利用成套概念進行幾何圖形創作。
- 能將2D作品以3D展現。
- 認識北歐文化中Himmeli 工藝的創作元素與意涵。
- 能與同儕合作溝通互利完成Himmeli與比例的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遇到數字、測量、計算等活動環節,會有不適或排斥的反應,老師要多引導驗證,並舉美的比例案例,引發學生想探究的好奇心。
- 利用練習製作和圖像繪製去進行不同層次的學習,並鼓勵同儕協助,製作時可將需要協助的學生集中,老師給予協助。
-
01黃金比例真能「無往不例」?
談到比例,一定會提到黃金比例。雖然能套用到自然物或人造物,但對於比例之美還是會有約定成俗以及看得順不順眼的問題。介紹莫斯科設計師Igor kkk的專題“Dr Fibonazi Surgery Clinic”,將斐波那契數列和黃金比例應用於受公眾崇拜人物肖像,進行視覺手術,形成另一張臉。雖然符合黃金比例卻不是個適合在臉上出現的位置範圍。
-
02校舍建築比例大發現
以校園建築為觀察對象,走出教室進行測量觀測,並以平板記錄影像後調整成正面視角,以「面積測量器」紀錄數值並標記,繪製到記錄單上。
-
03我把校舍變美了!
將觀察搜集的建築比例數值,轉換成圖像表現-小組討論用色風格與立面質感,以多色丹迪紙為材料進行校舍建築立面圖的色彩改造。
-
04發現建築的美「例」
選擇不同國家地區的經典建築案例圖片,測量計算縱橫比例關係。比較分析經典建築在立面設計上的比例是否有共通性,並搜集其比例類型作為後續創作的素材。
-
05尋找美的比例
當一完整物件的其中局部被刻意放大或縮小,會形成完全不同的視覺或身體感受。利用積木方塊推疊呈現經典建築,並放上1:25微型人物,以影像拍照紀錄比例改變前後的視野感受,進行討論發表。
-
06為建築換一個新表情
將建築模型木塊的膚面加上現成或創作的質地,重新觀察並調整建築比例與質地、色彩間如何達到美感平衡的表現。
-
07Himmeli線—面
人們會為來年作物祈求豐收而製作大型的「希梅利」作品。從建築的比例a:b得到參考的數值,應用在組合成aab或abb的三角形邊長,進行幾何設計圖繪製。
-
08Himmeli面—體
以麥稈吸管(或紙吸管)剪a/b兩種長度備用,用銅線或是棉線固定形狀進行組合模擬。
影片:Himmeli – näin teet koristeen peruskuvion -
09Himmeli比藝雙斐
在完成麥稈吸管的立體架構後,從不同技法材料1.棉紙染色2.藍曬顯影模式3.花布配置,選擇適合的表現方式進行立面的裝飾,形成作品的新表情。
-
10Himmeli Show Room
學生將作品收尾後,進行創作分享,並完成文字論述。安排作品吊掛展示與導覽解說工作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