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大雪山脈的鳶嘴山、稍來山上的光與雲彩,映照著遠山近樹裡的東勢高工校園。座落在師生學習的各個視窗裡的自然,鮮活了在校時色彩美感與心靈的對話時光 。秋天點綴的校園,從絢爛而炙烈之後轉向蕭瑟的色調變化。師生漫步其中一起採集季節的顏色,分享彼此對顏色的心理感受之美感小語,對照色彩心理測驗答案呈現的內在特質,進一步鑑賞以內在自然來描繪自畫像的作品。創作自畫像之前,先客觀觀察石膏像頭部輪廓,透過光影臉部產生的色彩變化,融入體驗自然生命。當下的心靈,彩繪今天我想來點真心畫在自畫像裡,表現這一季的內在色彩。既感性又理性中面對自己真實的特質,還有更多實驗性觀點支持,具創造力與色彩美感的自我展現。
美感預期成果
- 能由感官探索共同學習發展出色彩認知地圖。
- 學會欣賞與交流創作的各種色彩形象。
- 能用手、頭腦、心進行自畫像的美感創造。
- 能從自畫像活動,聆聽色彩的心理語言。
教師課後省思
光,鮮活了在校園花朵顏色,也閃耀了與自己真實相遇的對話畫時光。東工的學生在智性、與創作技巧的學習並不是常勝軍, 但卻比起同年齡的學生而言,大多保有好奇心與淘氣感。彷如湯姆歷險記裡的湯姆:頑皮、聰明、有正義感、像喜愛冒險的小孩、說幽默的話、翹課、遲交作業,偶爾搞得老師們 一個頭兩個大。在愛與管教中學習智慧,因此生活化產生生動有趣的互動學習是必要的。動手做用感官玩探索的部份,讓學生忘記一開始對彩繪自畫像滿沒有自信心,人數比例佔2/3以上,因此在心裡的破冰前置準備是滿重要的。
在規劃的六堂課前做 了五大洲美術史的鑑賞,破除歐洲與中國為主流中心的鑑賞,尤其聊到中世紀的寫實到現代藝術時期,融合了原始藝術。這時,學生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寫實能力,比較沒有了壓力。 靜心與創造力是一件神秘的經驗,靜心並非只能如一般人印象中,要求學生打坐與安靜的形塑動作。自發性的全然投入過程,即是靜心的狀態,生活情境的巧妙安排,加上探詢學習的路上充滿未知,工科學生忘記了自己的材料技巧,變得無可奈何。在老師神話般的靜虔儀式中,進入校園大自然植物色彩採集,藉由手機科技產品的輔助,進行光的的操作實驗遊戲。
從光如遊戲般的實地觀察,到小張黑白稿的色階練習後再轉成四開大小的紙張。看到大多數學生從忐忑不安,觀察五官輪廓的顏色。從黑白過渡到轉換的彩色色階塗在紙上,尤其從紙張逐漸浮現生動的生命色彩時,正如所有的綠色植物枝頭綻放的不同花朵般,各自有了自己的獨特姿態。從學生臉上表情與文字回饋,大致上是相信了創作,經常敗北的自己也能畫好自己的神韻,並覺得在這些過程,自己真的是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將創作完成。
-
01讀得懂色彩的眼睛
培養學生融入環境色彩的感受力:
在還沒有揀拾起校園的落花、樹葉之前;即使東工人經常穿越校園的花木之間,眼睛能掃過這一季的繽紛。但大多數的時候,又在匆忙間落下了這些與色彩美感的對話時光 。因此師生將以最原始與拍照的方式,徒手採集一些花顏彩葉,在秋天是葉子顏色層次最多的時候,撿拾花葉做色彩排列,心理感受實驗紀錄。約瑟夫.亞伯斯說 「目標是透過經驗,即試驗與錯誤,培養出一雙讀得懂色彩的眼睛。」而實踐的開始,也將被老師幫忙記錄起來 。 -
02美的曙光
充實合作學習的能力,找到調配色彩的經驗拼圖:
將畫面色彩搭配心情文字。很有趣的答案是畫面顏色和文字紀錄對照,就像劇本對應上劇場演出一樣展現出,各自不一樣的內心戲。這時 共同學習交流,產生表現技巧能力隱約可以掌握了。 -
03內在情感的用色
實驗色彩的搭配,建立屬於自己的情感用色:
經過上一次共同學習經驗與知識拼圖之後,之前調色如魚得水的學生,可以一起示範調色要領與心得,不會調或硬著頭皮調顏色的學生,也可以分享經驗。因為在不同的調色表現中都有藝術表現的價值,學生會陸續從老師給的指引-藝術心理分析圖,來找出屬於自己當下的情感色票,打開色彩心理記憶庫,進一步敞開心探索色彩美感與心理的自己。 -
04與內在自然對話的藝術家自畫像
理解藝術家對顏色的不同詮釋,與背後代表的意涵與文化:
調出屬於自己的情感色彩票,我們來欣賞以內在的自然,描繪自畫像的藝術家作品。這些自畫像的顏色,訴說了藝術家的那些內在特質,再聚焦不同文化環境下,藝術自畫像顏色意涵。找出畫面色彩的真心話,跟隨老師的引導,整理實驗出的幾種色彩表達手法,進入自然而然與自己心靈對話與彩繪自畫像的準備。 -
05彩繪自畫像
閉著眼睛撫摸自己的臉,有的臉方一點有的圓一點,手指非常靈敏可以捕捉到臉部的所有細節。感受橢圓的頭加上五官的起伏變化。閉著眼睛探索,畫下淡淡的輪廓線;觀察光如何影響石膏像上,臉部輪廓的色彩明度變化然後畫出來。帶著實驗與觀察選用的色彩美感,與內在情感的沉澱跟隨老師的引導,進入自然與心靈對話的自畫像彩繪。
-
06彩繪的真心 話
進行美的沉思做簡單的自我對話整理:
萊昂納多.達.芬奇曾說過,「眼睛是最能夠充分了解和欣賞自然界無限作品的主要工具。」用這雙眼睛,青少年時期的我們,已經能看到不存在於現實空間的幽微之物:如對美的感悟、如對情的感知、如靈魂的震顫語言。都可以透過回顧、紀錄、整理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