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焦點課程
將近距離觀察物體的局部細節置入方框中,探索比例與構成概念,將設計稿絹印於布包上。

景美「蓋水」

景美街是霧裡薛圳道的遺跡,百年老街曾是臺北城的灌溉設施,現為景美夜市。以藝術為媒介的課程,蒐查文化、踏訪、對話和發現,探索在地特色與人文風貌。認識地名與圳道關聯,用「台灣百年地圖」理解水圳演變成道路的歷史。引導學生觀察景美街,培養美感和關懷,將圖像轉化為具在地美學的孔蓋。

基本設計 (高二跑班選修)

藉由觀察、參訪和實作培養學生對設計的基本概念,提升學習動能。從觀察文具開始,培養細節觀察敏銳度,進行實驗性高的立體作品實作。角色設計轉化成溫暖的故事,期末整理成歷程檔案,訓練觀察、思辨、思考和創造力。操作課程、異質分組、合作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數位融入教學,應用於未來情境,呈現於歷程檔案中。

鋁編筆筒

學生觀察環境進行美感課程,再次觀察鐵窗拍照上傳,激發學習動機。從鐵窗探討傳統和鐵窗花的差異,引導學生認識構成要素,體驗秩序、反覆、漸變等概念,展現美感。設計帶有秩序、反覆、漸變的筆筒,讓學生實踐所學。

校園美力塗鴉

國中學生快速接收新資訊,情緒表達直接激烈,塗鴉成情緒抒發方式。本課程從美術教室開始實驗,觀察構成對美的影響,延伸到校園角落進行視覺觀察。利用素材設計透明桌墊,預熱大型牆面創作。改造教室牆面展現學生創意,日常美感開花。

構成美,GO!

從生活元素中發現美的要素,利用構成 kit 練習各種可能,結合美的原理,運用色紙與色彩構成版面,發現反覆、漸變、均衡的美感,設計客製化吸水杯墊,製作學習檔案將美融入生活。

校園花草玩構成

碧華國中完成遷校,新校園成為學習與探索的空間。本課程讓學生重新體驗校園生活美感,觀察植物生態分佈,探索植物美感秩序,感受校園景觀。以校園植物為課題,透過拍照與App辨識植物,結合童軍、生物課程延伸,認識植物名稱、構造解析、葉脈實驗、描繪;以植物葉片為元素,思考排列的美感構成,期許美感融入生活。

三重印象重構

生活空間中的藝術美在公共空間中展現,探索人孔蓋的設計演變與圖樣,揭示自我與城市的關係,深入認識城市特色。課程以色彩與構成為主,透過探索家鄉三重的特色景點,增強學生對地方的認同,並以人孔蓋圖樣設計為靈感,重新塑造對家鄉的印象,創作出美感的排列組合。

創意卡牌視覺設計

本課程為18週的基本設計課,延伸美術與藝術生活的基礎,初步探索設計領域,幫助學生了解並應用基本設計知識與概念。學生透過課程瞭解設計原理、要素,從簡介到造型基本元素,透過點、線、面的實作練習,學習色彩、構成在美感中的組合與配置。

包裝設計

基本設計(II)課程延伸基礎概念,加強 VI 及包裝結構規劃。學生經過初步瞭解和基礎訓練後,深化設計思考和應用能力。課程包含提案發想、討論、構想成品的製作,培養學生的設計概念和視覺風格。從身邊案例中分析品牌、風格和包裝結構,學生發展自我品牌形象和創意包裝設計,提升設計思考和美感應用能力。

畫龍點晴的美感素養課

封面的羅馬字體設計,規矩而美觀。運用美的形式原理,呈現秩序感。同時,探索美學的可計算理論基礎。課程包括胸章和電燒作品製作,學生可自由設計圖案創作藝品。城市空間設計實務以中正紀念堂為場地。利用限高效果,呈現突出效果。透過顏色的等高線表達平面圖的高度差,像地形圖般視覺化資訊。

#MyColorZine 我的色彩小誌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 A 群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開口說、動手做、數位化、想未來等4個階段。

#MyColorZine 我的色彩小誌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 A 群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開口說、動手做、數位化、想未來等4個階段。

群山眾島_繪讀龍潭山海經(之於山)

台灣是一座擁有群山的海島,矗立在太平洋海床上,這片地域的文化精神可從文學家鍾肇政所述的《談海》月刊中獲得啟發。這可作為課程的引導,帶領高中生從龍潭山上觀賞大海,開拓視野。透過走讀、探究、描繪和集合的實踐,發掘身處文化的特色,將散落的感知連結起來。藝術課程作為學生學習在地生活的橋樑,從自然環境、原住民族和新移民的多元文化交融中出發。《山海經》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古籍,載有豐富的博物地理志,被古人視為博物之書。這次課程期待以手作木刻凸板《群山眾島_繪讀龍潭山海經(之於山)》突破傳統框架,圖繪龍潭展現包容異質與連結圖像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在不斷變動的時序中繪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圈住美好祝福

學校校地廣大,綠意盎然,生態豐富,被譽為桃園市的綠肺。漫步校園綠地,細心觀察,能發現大自然的驚喜與感動。若不睜開眼睛,錯失美好的寶藏。透過課程設計,讓師生慢下來,欣賞校園自然環境,感受時令變化與自然對話。設計引導學生觀察植物,撿拾美麗的果實枝葉,體會自然的色彩與造型之美。小組合作討論,幫助學生理解色彩搭配與構成原則,轉化知識為實踐。在秋冬季節,利用校園素材,親手製作獨特的花圈,蘊含情感記憶,傳遞溫暖祝福。

美感光・隅・構

同德校園光影效果多變。女兒牆上的不鏽鋼欄杆在陽光下閃亮。課程重點是善用自然光,創造「光・隅・構」裝置作品,與欄杆結合。透明夢幻聖誕小夜燈、彩影投射為校園美角。先完成「構成-夢幻聖誕小夜燈作品」,再進行課程。思考寶特瓶與欄杆的接合構造,感受構造美感。「圓柱集合練習」探索材料間的美感關係。選擇接合方式製作作品。

圖形摩術師

球鞋、瓶蓋、浴室腳墊、指甲剪、螺絲起子、指紋,共通點是增加摩擦。凹凸紋理、排列方式與功能有關,特別是運動鞋鞋底,圖案對應運動條件。課程結合自然課,探討摩擦力圖形元素。從日常需防滑物件出發,思考形式與功能的連結,製作防滑貼片。

藝起花磚構美

探索傳統花磚,重返老屋美好,學習珍惜文化財。影片介紹花磚,學習構成、元素、色彩配置。創作美感花磚圖案,剪紙或四方連續構圖,複印圓杯墊。教釉彩技巧,燒製個人花磚。比較台灣與國外花磚差異,分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