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活空間中 隱藏著 藝術之美 ,公共空間中有許多的街家具,其中人孔蓋的改造,融入美感及地方特色,我們透過認識人孔蓋的設計演變,欣賞各式人孔蓋設計的圖樣設計,好似以另一種角度探索自己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也能對城市地方特色有深入的認識。
本課程以色彩與構成為主 透過探索家鄉所在地三重 ,搜集、紀錄 特色景點,增加學生對在地環境認同,同時藉著瞭解欣賞人孔蓋圖樣設計,也試著轉化自己對於家鄉的意象,經過重構、 發現構成中不同排列組合的美感創作 。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尋找、探索家鄉造形意象和色彩。
- 關注生活環 境, 思考 自己的成長的家鄉 有什麼文化代表物。
- 提升學生對於環境議題的思考與廣度。
- 美感技術
- 構思造形元素如何重構並進行色彩計劃。
- 美的形式原理複習與練習 。
- 美感概念
- 發現構成中不同排列組合的美感。
- 能在構成排列中 有主從關係的配置
- 其他美感目標
國文 彈性閱讀課程:樂讀我們的社區
- 能觀察生活周遭的環境,蒐集生活中有感的事物。
- 能運用媒體資訊,蒐集與三重相關的特色文化、文學、藝術、音樂創作等資料。
教師課後省思
- 瞭解欣賞人孔蓋圖樣設計, 快速地認識各城市特色 更瞭解設計師的工作 把對於土地的環境關懷的心意放在設計的重要性 也試著轉化自己對於家鄉三重的 意 象與特色的思考,是個有趣的課程 。
- 課程中觀察學生對於美的形式理的基礎練習, 材料和最後作品同為卡典西德 也試圖讓學生熟悉材料 學生創作變化有更進一步的表現, 潛移默化地把條件仔細做思考, 作品令人驚喜 。
- 能有 Ipad 上網 找 景點來進行 繪 畫 讓課程的進行順利許多 。
- 課程最後三堂課遇到疫情變得嚴 峻 ,加上學生部份因居隔或確診 或防疫 的關係, 部份同學未領取材料或缺少筆刀工具,一度在線上課程無法檢討作品進度。鼓勵學生及三重特色影片及說明後,透過 g oogleclassroom 繳交進度來加平時分數 改善同學的學習態度及習慣 。
- 少部份的同學在 設計圖面時 著重於畫細節導致在最後圖案設計未 達所預想的 。
- 本來作品是設定為大型裝置藝術 因為疫情 學校實體線上交錯上課 作品重新設定為個人作業尺寸為 A4 大小 以利於創作 。 若是未來則仍建議以大型作品出現 在陽光下呈現的光影真的很美 是另一種樣貌 。
-
01藝術語言:色彩與構成
1 以康丁斯基的作品〈接觸〉做為引導。 2 . 利用 點 、 線 、 面元素 以美的形式原理(複習,均衡、和諧、對比、漸層、比例、韻律、反覆、強調、秩序、統一、單純)練習構成 。
-
02從人孔蓋、市徽圖樣設計看城市地方特色
1. 認識人孔蓋 、市徽圖樣設計的演變2.2 分組將 人孔蓋圖樣設計 描繪下來 並利用心智圖分析其 圖樣 類別、造型元素、 構圖、色彩、文字。
-
03我的三重特色探索
1. 透過小組討論,利用學校 ipad 進行資料搜集三重資料,整理與分類(城市特色元素/構圖/色彩)人孔蓋圖文資訊。 2 能拍攝、擷取生活中的物件,從不論是網路上或自己拍的照片中找尋造形元素進行構成排列,形成具在地色彩和圖案的設計3. 分析照片中比例構成的關係,進行簡化幾何化構成,嘗試應用簡單圖案構成設計。
-
04繪製三重意象圖樣設計(一)
1 重構三重意象各式造形元素構成屬 於自己 的家 鄉城市 印 象徽 圖樣。 2 以圓形為設計範圍 ,在圓形中思考造形元素之構成。 3 色彩 :先利用色票來進行規畫 ,再用色鉛筆確認 4. 設計圖構想(個人)
-
05繪製三重意象圖樣設計(二)
1 將三重印象徽圖樣設計稿依比例放大 ,重新再調整細部 確 認色彩後開始進作品實作 。 2 設計圖構想 個人 3. 製作討論與 線上 分享 進度 4 陽光下呈現合宜的美 。
-
06繪製三重意象圖樣設計(三)
1. 將三重印象徽圖樣設計稿依比例放大,確認色彩後開始進作 品實作。 2. 製作討論與 線上 分享 進度 3. 作品呈現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