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能根據物件的元素進行分析,依照教師給予的不同構成條件,將物件在畫面中擺放於最合宜的位置。
學生練習掌握構成設計的重點,展示版面構成範例,強化學生在生活中的發現及分析,提升學生的觀察力、累積獨特的美學觀點,結合構成的規範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版面設計。
藉由收納盒的利用規劃,發現比例與構成的秩序,累積整理術的經驗,從改善自己的書桌開始,完成自身美感訓練的再進化。
希望藉由這個課程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甚麼是「構成」,它在生活裡的重要性何在?觀察物件的擺放位置及相對應的關係,體驗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以拼貼的方式,思考比例、色彩與材質的構成形式。完成一張可以攜帶餐具又可平鋪使用的餐墊。
學生能了解藝術的構成元素與基本原則,並嘗試運用美的形式原理在生活之中,透過探索歷程,主動發掘、嘗試錯誤。
學生能覺知立體構成的美感要素,並分析各國中小學學生的營養午餐所呈現的立體構成美感要素。
讓學生藉由校園的觀察與探索,了解校園中出現的豐富色彩,以建築物、自然與其他做為大分類,再以分區、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色票採集校園色彩
課程中將構成美感概念帶入生活,結合校本跨領域課程,給予學生更完整的生活運用。
引導學生從認識商店商標 logo 及學校校徽 logo 的設計目的與蘊含意義出發,從中觀察並討論配色、圖案、圖文編排關係,美與不美的原因之美感概念,使學生了解構成設計的合目的性的重要。
以結構的構面為主,利用三張硬卡紙來作為展示版的大小。先以草圖與模型來試驗結構的穩定性,設計的限制在於如何能張開立起來並且陳列給自己與觀眾觀看自己創作的作品。
我們對於現實,自外界意象所得來的經驗,如果搬到畫布上,它只屬於構成繪畫的純粹基本要素—點、線、面、色彩—多樣的組成,所以此次課程從「點、線、面」至美的形式原理開始。
視覺閱讀的習性大解構為此次課程的主要目標,以美感構面中的構成為主要課程發展,搭配圖文菜單排版製作為版面構成的實作練習。
在社群媒體上大量的食物圖片展現了料理中擺盤的美感呈現,食物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在餐廳廚房裡,擺盤更是廚師料理的最後一步,也是客人對菜餚的第一印象,所有的準備都在這一刻綻放!
藉由博物館學的觀察「繪畫」的形式,學生實地記錄、設計版面、在紙上構思,紀錄豐富創作和行動的過程。
連續圖案的設計,根據數學的連續四方進行延續性的圖案設計。花布的設計可以跟日常使用的合宜器物與配置,進行成套的搭配與和諧簡潔。
此課程帶領學生應用「構成」的美感構面,穿插「質感」的融入,與「比例」間的視覺平衡關係。構成(構圖)技巧在視覺設計中是基本觀念,在攝影繪畫中是入門或專業皆可運用的手法。
構成裡,元素組織包含樣式和比例,以書本、文具以及生活用品等物品,學生能夠將課堂上使用的相關物品加以分類,透過布局排列,產生合宜的生活空間。
了解構成中對稱、平衡、主從、格線的概念,再以鏡頭觀察建築物與天空所形成單純的矩形或幾何塊面,再將略為抽象的幾何塊面加以排列組合構成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