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減與簡的生活美學

核心概念
  • 能有構成構面的美感素養。
  • 能自我探索並反省思考生活中的視覺經驗

課程概述

我們對於現實,自外界意象所得來的經驗,如果搬到畫布上,它只屬於構成繪畫的純粹基本要素—點、線、面、色彩—多樣的組成,所以此次課程從「點、線、面」至美的形式原理開始,並藉由西洋抽象繪畫大師作品賞析從具象-抽象的演變過程範例切入,先捨棄描寫及迴避容易產生移情作用的具象表現,以簡單的畫面分析與分割,接著練習質感/色彩/比例的排列連接,藉此訓練學生較能上手且不須面對具象形體描繪的恐懼來學習對形、色、材質等等問題的排列與美感,體會減/簡的美感,接著帶入生活環境的議題,運用水越設計的都市改造計畫說明台灣目前街道景觀的問題,請學生提出自己的感受,思考視覺美感的重要性,最後練習設計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涯檔案封面,並將完成的作品展示,與同學相互觀摩。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將此所培養的基本能力延伸到生活層面,感受與省思我們的環境空間否有美感,如果不美,我們能怎麼做?生活中有那些事是我們可以去改變的?以及能在學生心中種下願意思考如何打造我們理想中市容的種子。

 

教師課後省思

再次參與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每一次都是新的嘗試,遇到的問題也都不相同,但問題都是繞在如何讓學生能有學習動機以及能獲得美感經驗並與生活結合的方向上,必須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與語言,最後大部分孩子都有不錯的回饋與成果,自我期許能設計出更有趣的課程,讓每個孩子都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美感,更努力的讓學生感受與明白美感素養的養成是重要的未來競爭力之要素。

課程規劃
  • 01
    點線面平面構成的啟發

    運用美感電子書與西洋繪畫大師蒙德里安(「樹」造形演變過程之間的異同點)、康丁斯基之繪畫歷程與作品,引導學生理解大自然與生活中之具象元素與抽象符號之關聯,提供與日常生活相關之案例(「具象重現」、「簡化線條」、「確定骨格線」、「點、線、面構成」四個步驟),增加學習動機與趣味性,然後利用9CM*9CM小紙卡做簡單的實作練習。

  • 02
    點線面平面構成的發想遊戲

    延續上一個星期的概念,設定黑、灰、白無彩色,發給學生每人一 張16開的小張圖畫紙,分成6組,每組發給2盆外觀具對比性的小盆栽與基本文具,練習將具象空間畫面單純化為抽象平面構成,運用直線、斜線、曲線交錯變化分割畫面,再用虛實的觀念帶學生練習以黑、灰、白填空

  • 03
    色彩、比例拼盤遊戲

    再次運用美感電子書內容為開端,以色票卡提醒學生色彩變化的豐富性與層次感,溫習前次美感課程-色彩構面經驗,融合運用點線面的集合,引導學生將前次練習的作品再加以適度填色。

  • 04
    色彩、質感、比例拼盤遊戲-印花

    說明構圖平衡與各個色彩、質感、比例區塊的排列連接,投影範例之後即讓同學進行分組活動

  • 05
    學生生涯檔案封面設計1

    運用網路蒐集的資料,讓學生感受目前台灣街道的視覺現狀,舉水越設計為台北市市容努力的計畫成果為例,和學生一起規劃未來的美感願景,以生涯檔案風面設計當作美感練習媒介,為自己的夢想打造個人專屬版面。

  • 06
    學生生涯檔案封面設計2—作品完成

    第5堂課的延伸,完成作品後展示,讓學生相互觀摩。

石乃丰
宜蘭縣立三星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宜蘭縣立三星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