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在地構成物產誌

核心概念
  • 構成形式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構面

課程概述

知名建築師曾說:「大家都曾有被美的畫面所感動的經驗,那些美的畫面,都不是純粹的美,還有更多來自他背後的價值判斷,那些價值判斷是什麼?才是我們老師應該教給學生的!」藉由博物館學的觀察「繪畫」的形式,學生實地記錄、設計版面、在紙上構思,紀錄豐富創作和行動的過程。「創作」運用觀察的素材,與彼此間的關係作為媒介,在創作中練習表達、尋找自我角色並在團體行動中試著與他人連 結。
美感教育構成構面 k i t 作為課程前導練習,練習構成實驗,使用智慧型手機為輔助,APP照片編輯軟體操作,期待學生能運用在數位生活中;編輯作為版面構成設計的思考練習;完成圖像 繪圖或切剖內部構成 ),進行排列,使之排列出主從關係,對稱、均衡和格線位置,期待為美感體驗,紀錄創作與嘗試。

美感預期成果

1.按照合秩序的擺置進行呈現。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與生活連結,體驗自他彼此的關係,構成
分配,學習如何 呈現主、從、次、附加手繪構圖、攝影紀錄,完成構成的合宜思考。
2.學習做中學,透過構成的練習,探索發現並開啟對日常生活中的美感觀察。學習過程中讓
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實踐美並建立自信,進而使其自身具備美的素養,同時培養獨特的表達
力。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設計,原計畫將帶領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蒐集記錄龍潭在地農產,再進行資料分析,連結農物製作美感和資訊傳遞兼具的物產誌;窒礙於高一新生剛入學,對於校園周遭環境尚未熟悉,調整課程為從校園出發,蒐集校園內植物色彩,從辨識色彩中提昇美的感知,更進一步探索美感介入生活的方法、將美感應用於生活中。
學生能循著構成排列,透過引導活動進行小組討論,按照合秩序的擺置進行呈現。引導學生透過在地觀察與生活連結,體驗自他彼此的關係,最後將自畫像為題的作品,聚焦思考如何呈現主、從、次的構圖關係、拍攝紀錄,完成構成的合宜思考。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課

    美感覺醒 與討論,發想與蒐集在地農產清單,依小組討論的多樣作物,進 行探索、特性分析、思考在地產物的特殊性和選用的可能性。

  • 02
    第二堂課

    從視覺、觸覺、嗅覺等方向思考,發散與收斂思考,進行主題編排發想。

  • 03
    第三堂課

    研究記錄與分析,版面構成的聚焦式美感思考

  • 04
    第四堂課

    跟著博物館學的紀錄思考,繪製圖像及攝影紀錄。

  • 05
    第五堂課

    排版實作, app 排版應用。

  • 06
    第六堂課

    作品發表與互評。教師總結回饋,分析作品優劣勢,歸納構成編輯的特性。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