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讓學生藉由校園的觀察與探索,了解校園中出現的豐富色彩,以建築物、自然與其他做為大分類,再以分區、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色票採集校園色彩,進行色彩的分析與歸類,創造出以出現區域、冷暖色系、色彩感覺此三種分類的校園色彩地圖,讓學生先對校園環境有感。從校園色彩地圖中,利用分組討論與票選的方式,選出數個可以代表學校的色彩,並以文字表達出這些色彩的意義與代表特色。最後,因應近期學校舊廁所的改建工程,讓學生利用這些色彩試著幫學校廁所重新配色,從分類色彩、思考文字描述與嘗試配色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建構美感知能。利用票選活動選出的數個學校代表色,可供未來各種學校軟、硬體需要配色時的參考。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對生活環境中的構成案例進行覺察,並試著在校園中尋找美的構成畫面上台分享。
- 能了解構成中產生美感的原理。
- 能利用所學嘗試創作具有美感的構成畫面。
- 能與同儕進行討論。
- 能培養個人的美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 上學期第二堂課原本要使用i-pad到校園中拍攝具有美感的構成畫面,因為學校內的i-pad有限,又與國三表演藝術課程使用的時間衝突,因此將課程改為教師利用簡報講解設計史與構成概念,利用藝術作品圖片來講解構成中比例與位置的關係,以及利用生活中構成的照片讓學生理解構成原則對生活美感的影響。並將一、二堂課對調,讓課程實施順序更符合課程邏輯。
- 原定下學期第一堂課課程規劃用色票來蒐集校園色彩並用i-pad拍照記錄,後來考慮操作過程較為複雜,於是改成讓孩子利用pantone studio app直接拍照,利用app功能直接選出一組五張照片共25個校園內的色彩,供之後課程使用。
- 原定下學期課程會使用廣告顏料,但因為課程中另一項材料標籤紙的材質較不吸水,用廣告顏料平塗不容易均勻,故將材料改為壓克力顏料。
- 下學期第五堂課原訂小組從每班張貼出的校園地圖海報中討論出能代表光武的一個顏色,並寫下色彩的文字描述。因為每班蒐集到的色彩太多,實際討論時難以操作,因此改為從小組蒐集到的色彩中,討論出一個能代表光武的一個顏色,並寫下色彩的文字描述。
- 下學期第六堂課的校園配色應用原定要幫學校老舊廁所改建配色,因為學生對廁所配色較無興趣,再加上課程與工程時間無法配合,於是修改成讓孩子用i-pad幫校服重新配色。
課程規劃
-
01校園色彩蒐集
將校園分為5個大區塊,每個區塊分配2-3個班級負責,毎個區塊再細分「標示、自然物、建築物…等類別」分組利用色票與i-pad進行校園色彩蒐集,先用色票比對色彩,再利用i-pad拍照作成紀錄。
-
02練習調色
利用廣告顏料調出各組蒐集回來的色彩,將色彩塗在空白的標籤貼紙上,令此標籤貼紙上有數張可供撕下黏貼的色票,供之後的課程使用。
-
03完成校園色彩地圖—區域、冷暖色、色彩感覺
分組討論與分析蒐集回來的色彩,依照冷暖色分類貼到校園地圖上,另外再將色票依照色彩感覺進行歸類,將類似的色彩感覺之色票貼在一起,呈現於另一張空白海報上。
-
04認識最近三年的年度代表色/形容詞發想
教師總結上週色彩分類結果,說明色彩明彩度、生活經驗與色彩感覺間之關係,介紹彩通公司近三年的年度代表色與文字說明,帶領學生為小組蒐集到的色彩發想形容詞。
-
05思考學校代表色
小組從每班張貼出的校園地圖海報中討論出能代表光武的一個顏色,並寫下色彩的文字描述。
-
06校園配色應用
1.\t理想的廁所空間色彩感覺為何?各班選出的所有代表色中,是否有適當的顏色可以為學校廁所配色?色彩與性別的關係?友善廁所的配色?讓學生試著幫廁所配色,完成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