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將105-2的構成重新組合任務,以”忠孝國中建築物”為素材,讓九年級學生以鄉愁做為課程發想的主軸。首先,了解構成中對稱、平衡、主從、格線的概念,再以鏡頭為眼睛、相機為工具,觀察建築物與天空所形成單純的矩形或幾何塊面,再將略為抽象的幾何塊面加以排列組合構成畫面,來做為自己即將離開學校的一種表達方式。
最後將”忠孝我最美麗的鄉愁"為書寫題目,將個人感想、建築物地點、故事.....等,以文字的方式,畫面經由適當的分割及圖文組合後,讓大家看見以美感來展現的生活中的人文價值。
美感預期成果
從原教案中任務:讓學生以建築的幾何形狀為素材,強調主從、分格,進而思考調整練習,新的教案還加入色彩進行組合,作為組合時的變化,將生活美感融入作品中。
教師課後省思
- 因為畢業前夕上課節數不足,故省略既定的文字書寫表現,美感僅止於形式化,未能展現學生對校園場景的意義與感想,畫面的深度與廣度便顯得略微不足,唯有情感與美感相互呼應,才能讓這個階段的小孩具體的明白,學習此課程的意義。
- 在課程中未能強調構成格線概念,色彩的配置略為粗糙,在未來的構成單元教學課程中,將積極改進此教學步驟。
課程規劃
-
01忠孝我最美麗的鄉愁”目的
討論:Romain Jacquet-Lagrѐze作品用了哪些拍攝手法?
-
02校園建築的幾何形狀與構成要素整合方式
校園外拍
-
03解析學生攝影作品
幾何形狀”在一起”的概念
-
04思考色彩搭配,比例大小,以抽象塊狀組合構成
幾何形狀的色彩組合。
-
05
教師引導學生用文字寫下建築物位置、發生事件、風貌、故事等方式,敘事寫景以抒發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