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標籤 關鍵字 #色彩

影像的秘密

課程內容包含鏡頭語言,色彩在電影中的魔力、畫面構成及劇情分析,透過一連串的觀影體驗,以及小組討論,讓學生對視覺影像有更多地覺察。

美感慢煨的家常味

留意設計一張食譜在版面構成上需要留意哪些重點?如:標題(文字)、圖像、內文、配色…等等,並提供食譜範例請學生於課堂中進行小組的討論與分析,發現並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進而找到符合個人喜好、風格的版面構成方式進行後續的創作。教師介紹插畫、整理與提供食譜的版型樣式給學生挑選,請同學以介紹一道家常菜為發想,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完成一件以構成練習為主,認識生活飲食文化為輔的版面設計創作。

鹿港老屋臉譜

讓學生觀察鹿港中山路老屋照片外貌,及旁邊現代店面色彩的落差,並學習調出接近老屋的主體色系。透過生活中可運用的牛奶紙盒,創作出老屋的感受臉譜。

色彩配方-七年級

色彩源自於自然環境,經由對自然環境的移情,從生活轉變到文化經驗的積累,色彩帶著原有的光彩,也蘊含著心裡轉移的功能,或夾帶其他事物的特殊意義,發揮了色彩其特有的功能。色彩為何美?!從生活中發掘各種色彩的可能性,透過整理將對色彩的感受理出不同的味道和風貌。

當行本色

實際美化學校環境,讓學生可以將美術課程跟校園生活產生連結。將美感的構面運用在校園生活中,藉以陶冶學生性情,並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

HAPPY BIRDS (八年級)

以創意發想-「美好生活提案」為經,「生活小吃質感變身」為緯,協助學生去蕪存菁,整\r\n體課程如何成形,協助學生探索及瞭解,讓學生從活動中去獲得「美」裡面所包含關於色\r\n彩、比例和質感…等的創作經驗,轉變成為國中生版的「美好生活提案」

發現校園色彩美

感受校園空氣草香蟲鳴鳥叫操場熱情氛圍校舍光線美好,蒐集色彩及感受,教授色彩構面單一色調調和及衝突色調調和,作為美感秩序教學的工具,學習手機軟體分析色彩,教授環境色彩的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