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運用美感構成,對於反覆、漸層、對稱、對比、均衡、韻律...等美的形式的講述、引導及討論,讓學生透過生活中周圍的事物去感知美的形式原則,並以分組方式,將這些形式原則運用各種方式(線條、彩繪、剪貼…等),表現在各種不同的昆蟲形象之中,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力,破除已深植其腦海中的固有昆蟲形體色彩,賦予昆蟲一個具有多變奇幻的新面貌,也讓學生學習去理解並感受生活中事物的美感、實踐美的形式原則,最後並將成品呈現在校園環境之中。
美感預期成果
1.再現自然色彩的調色能力。
2.運用色彩調性的相互關係·辨識出視覺的色彩美感。
3.強化色彩美感與環境呼應的重要性·學生能透過操作體驗,發現色彩與環境合宜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一開始還是很容易陷在型態的模仿,要將實際的型態轉化為抽象的色塊排列需要再三向同學叮嚀。
課程規劃
-
01發現探索観察各種昆蟲的色彩
教師與同學拍照蒐集各種昆蟲的圖片
-
02分析昆蟲的色彩色相及深淺
由觀察昆蟲照片開始思考要調那些顏色
-
03昆蟲色彩之深淺變化
運用顏料調出同色系深淺色票
-
04再現昆蟲之顏色造型
運用上節課練習調出之色系深淺色彩,再繪之於圓形紙上
-
05再次驗證之前調的色彩
將顏料畫圓形紙上,再現該昆蟲之色彩
-
06和學生討論如何將完成作品在校園做合宜排列
透過範例圖片展示,明白色彩安排與環境予人觀感 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