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焦點課程
將近距離觀察物體的局部細節置入方框中,探索比例與構成概念,將設計稿絹印於布包上。

「天空織鏡」-公共藝術(一)

介紹生活中各種自然與人工材質類型的編織作品,釐清「質感」的定義。就是指物體材質所呈現在色彩、光澤、紋理、粗細、厚薄、透明度等多種外在特性的綜合表現。介紹從國內外大地藝術季作品以編織為創作表現技法的藝術裝置,透過各種編織技法與應用學習,完成設計結合編織技法之臺東地景裝置藝術。

植感標本箱

探訪學校周邊生態園區,從觀察環境延伸到色彩的感知,細微地剖析自然的色彩,在光線下自然色彩的變化認識自然物的構成美感。藉由拜訪在地藝術工作者的自然媒材創作,引導學生蒐集自然素材進行手抄紙製作,並且依據美感經驗組合色彩樣本、裝置於標本木盒中,搭配燈光布置的設計,完成一件色彩標本箱的美感家飾。

回到自然

探訪學校的鄰居—田浦生態池,從觀察環境延伸到觸覺的感知,細微地剖析自然的質感。藉由植物拼貼創作,引導學生蒐集植物進行手抄紙製作,並且依據美感經驗製作植物相框,搭配燈光布置的設計,完成一件獨具美感家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