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雲鄉紙美-農業首都的質感地

核心概念
  • 質感的基本概念與質感意象
  • 擬真質感
  • 用合適的材料,製作符合使用者需求、適合環境條件的物品與空間,才會有好的品質
美感知能
  • 品嚐米紙、蔡倫紙、肉紙等不同的口感
  • 五官感受各種不同材質的天然物與人造物
  • 手工造紙技術:取纖、入料混漿、抄紙、壓紙、上板風乾。

課程概說

雲林為農業大縣,物產豐饒,所以接著帶領學生發想並蒐集雲林其他地方的農特產品,探索其實際質感,甚至是該地方給人的質感意象;然後與雲中街生活聚落的「紙農書院」合作,學習處理農特產原料,加入適當比例的紙漿中,製成具有各地方代表特色的手工紙(雲農紙),呈現質感之美。
手抄紙製作在我國的教學現場已經越來越普遍,但尚欠缺最初環節-紙漿的來源。
本課程特別著墨於「從原料到材料、從零到壹」的創造過程,建立學生對於土地的連結。
除了「雲農紙」這條主線之外,也開放學生在校園中蒐集適合入紙的素材,製成具有斗南高中校園元素的手工花草紙,並且加以利用做成立體造型紙燈罩!

美感預期成果

  1. 了解質感的基本概念與質感意象。
  2. 提高五官敏感度,能分辨並用語言文字表達各種不同天然物與人造物的質感。
  3. 能欣賞紙的質感之美,了解符合需求的質感。
  4. 會運用合適的材料與工法,製作兼具美觀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5. 讓孩子親眼見證自己手採的原料變成美麗的工藝品,建立學生對於土地的連結。
  6. 以手工紙為載體,呈現雲林農特產的質感之美,讓各地方特色被看見。
  7. 發展對於質感的品味,提升美感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哇!好漂亮~當孩子看到手工花草紙透光之美,有感而發出驚呼聲,老師費心佈局的辛苦也化解了一大半!
花草紙這個單元是成功的,教學成效超過預期!感謝紙農書院石頭老師和羿心老師大老遠載來了二十槽的天然纖維紙漿,以及許許多多的造紙器材,帶領同學們體驗與校園環境充分結合的露天美感課。
手工花草紙延伸利用的部分,很可惜沒辦法送印刷廠印製國中三年來的「閱讀歷程」證書,建議有意願實施的教育人員可改良手工花草紙的平整度,並且用絹印的方式印刷,應該可以成功。

最後紙感拼圖創作—應用的部分,成效不如預期,可能是引導的部分還不夠細緻,而且已經學期末,沒辦法加課處理好收尾的部分,缺少學生作品描述或訪談;雲農紙的質感表情也不夠明顯。未來的教學規劃希望能精進紙感拼圖創作教學的配套措施,並與紙農書院繼續合作研發更多樣化、更能凸顯雲林各地農特產質感的手工雲農紙,完成紙感地圖資料庫的遠程目標!

課程規劃
  • 01
    1. 喚醒學生的身體感官能力,用五官認識質感、記憶質感。2. 分辨各種不同天然物與人造物的質感,並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3. 了解質感意象的概念。

    1. 教師介紹質感的基本概念。
    2. 矇眼體驗活動:瞎子摸象
    教師準備數種不同材質的物品樣本,讓學生先單純用手觀察探索質感的多樣性,練習說出自己觸摸的感覺,藉以訓練視覺以外四官的敏感度。
    3. 眼罩取下後教師介紹質感意象的意義,引導學生用形容詞描述各種材質帶給我們的感官知覺和 感聯想,並填寫於學習單。

  • 02
    1. 認識紙的質感之美,了解符合需求的質感。2. 認識擬真質感。

    1. 教師準備數種可以吃的紙,例如∶米紙、蔡倫紙、肉紙等,讓學生品嚐、描述口感、猜測製作原料,認識農作物纖維的高附加價值。
    2. 教師準備數種不同質感的紙張,讓學生觀察體驗各種紙質,並分析材質(實際和擬真)與需求的關聯性。
    3. 透過教學影片認識造紙技術。

  • 03
    1. 用合適的材料與工法,製作兼具美觀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2. 建立學生對於土地的連結。

    外聘講師教授花草手工紙製作:
    1. 介紹造紙纖維。
    2. 演示造紙工序。
    3. 校園中現場採集適合入紙的植物纖維素材。
    4. 簡單篩選處理後入料混漿(基底紙漿由紙農書院提供)。
    5. 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抄紙、壓紙、取紙、上板風乾。乾燥後擇日取紙,教師先代為收藏完成品、進行作品評量。

  • 04
    1. 用合適的材料與工法,製作兼具美觀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2. 建立學生對於土地的連結。

    外聘講師事先尋求農會、果菜市場等校外機構協助,蒐集適合入紙的農特產素材,回收利用,初步加工處理。
    1. 學生觀察觸摸雲林各地方的農特產素材(西螺-稻稈、虎尾-甘蔗、崙背-牛糞、古坑-咖啡),探索它們實際質感,以及該地方給人的質感意象。
    2. 講師教授對農特產素材進行「取纖」工序:敲槌農特產素材,取出纖維,使其成為造紙原料,讓學生體驗「從零到壹」的創造過程。
    3. 學生重複上一節課所學的造紙工序:入料混漿、 抄紙、壓紙、取紙、上板風乾,完成一張雲農紙

  • 05
    用合適的材料與工法,製作兼具美觀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1. 欣賞國際與台灣設計師運用紙材創作的經典案例,明白如何將材質的質感意象轉化成可視的成品,加強學生的鑑賞與創作知能。
    2. 立體造型紙燈罩實作活動:
    (1) 學生使用課堂3完成的花草手工紙,以繞圈或折疊的技巧製作立體造型紙燈罩。造型舉 例:柱形、房屋形、天燈形、動物形、其他 創意形...。
    (2) 將電子燈粒放入燈罩中檢視透光效果,教師 進行作品評量。
    3. 教師預告下一堂課程內容,請同學回家蒐集各種質感物品,帶來學校。

  • 06
    視 2-III-2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 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1. 紙感拼圖創作:引用總計畫團隊開發的「自拍拼圖─美感體驗課程」,讓同學欣賞他校學生質感拼 圖的實施狀況與優良作品。
    2. 複習上一節課所製作4種質感的「雲農紙」所呈 現的質感意象為何?專題創作時可以如何搭配組合。
    3. 學生挑選數張 「雲農紙」,加上教師準備的其他質感手工紙,運用撕貼畫的方式在正方形空白紙上拼貼出某種主題圖案。

陳榮暐
雲林縣立斗南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雲林縣立斗南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