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手作傳情巧克力

核心概念
  • 將「物的質感」與「人的個性」做連結。
美感知能
  • 覺察並關注各種物品的多元質感。
  • 生涯發展-甜點設計師的創作歷程。

課程概說

在許甄云教師設計的「巧克力傳情」課程中,我覺得最迷人的地方,是把食物的質感,跟家人的個性連結。巧克力球的設計,飽含對人的記憶與心意。讓美感不再只是表象的陳述,內在的心意傳達,送禮與收禮真摯的情感交流,讓我對這個課程印象深刻。而在許甄云教師課程反思中提出:「有些學生無法說明巧克力球與家人個性的連結。」所以我在課程第一、二節,觸感和味覺體驗時,更加著重在「物的質感」與「人的個性」連結,好讓學生在後期製作巧克力禮盒時,更能針對收禮者或者是目標客群,設計出符合自己心意的質感巧克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用語言表達各種質感的獨特性。
  2. 將各式不同質感與人的個性連結。
  3. 透過巧克力禮盒,加深人與人關係的連結。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非常喜歡這個課程,但老師會很累!因為要提供多元的觸覺與味覺質感,超市要逛很多次,買的材料多到像要中元普渡。還有曾經想過,要買黑、灰、白色系的食材,讓學生在製作「質感」巧克力禮盒時,不會被「色彩」所干擾,但採買起來真的太困難了!所以在體驗、設計、製作、寫學習單的過程中,特別、特別多次提醒學生,專注於「質感」上的探究與討論,而不要被華麗的色彩所迷惑。也在最後「把質感美學帶進甜點世界-設計師的創作概念」學習單中,規定學生在描繪自己創作的質感巧克力時,用鉛筆去呈現其質感。

從第一堂課摸摸看觸覺體驗開始、第二堂課吃吃看味覺體驗、到最後的質感巧克力盒製作。這三堂要特別加強學生用文字描述:物品的質感,跟人的個性相關之處。如果「物品質感」與「人的質感」連結越清楚,在後面製作甜點禮盒時,才能更清楚抓住質感,想呈現給收禮人(或者目標客群)的感覺。

因為有學生不知道巧克力製作完可以送給誰。人際關係讓他的巧克力製作卡關,所以收禮對象不侷限家人、同學、朋友,引導學生想像,自己是一位甜點師,設計出來的目標客群,是什麼個性的人?

課程規劃
  • 01
    觸覺上的質感-摸摸看

    1.摸起來的感覺?
    2.讓你聯想到什麼物品?
    3.表面的觀察描述 。
    4.這東西是什麼?
    5.這個物品的特質,如果是一個人的個性,像學校哪一位老師?

  • 02
    味覺上的質感-吃吃看

    1.觀察並畫出來
    2.表面觀察的描述
    3.吃起來的口感描述
    4.聯想到人的個性是?
    5.這個東西是?

  • 03
    質感綜合經驗談-觸覺+味覺+視覺的質感討論

    1.討論前兩節課,觸覺質感與味覺質感的記憶。
    2.加入視覺質感的呈現,並介紹如何製作巧克力禮盒。
    3.請學生設定送禮對象,並思考要用什麼食材呈現(食材+畫草圖)。

  • 04
    巧克力禮盒製作

    1.用微波爐融化巧克力磚。
    2.將液態巧克力,倒入矽膠模具中。
    3.在巧克力變硬之前,放上食材,呈現其質感。

  • 05
    巧克力禮盒製作+拍照

    1.靜待巧克力冷卻後脫模。
    2.幫自己設計的質感巧克力拍照,傳給老師。
    3.包裝巧克力,並寫上卡片,給要送的對象(不限定對象)。

  • 06
    把質感美學帶進甜點世界-甜點設計師的創作分享

    1.看上週自己設計的巧克力照片,用鉛筆畫出上面的質感呈現。
    2.使用材料、表面觀察、口感描述。
    3.每一塊質感巧克力的設計,做目標客群分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