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永樂國民小學-質感採集
宜蘭縣宜蘭市黎明國民小學-質感採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質感採集
新北市立文林國民小學-質感採集
新北市中平國民中學-自拍拼圖
新竹縣立竹東國民中學-自拍拼圖
臺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質感採集
臺北市中正區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質感採集
重拾被遺忘的技藝(樹皮衣)
課程介紹臺東在地原住民族傳統社會制度、民族特質與樹皮衣文化認識,帶領探尋摸索重新製作『樹皮衣』的方法。並透過利用樹皮的特性研發出各式文創商品,提升樹皮的使用與價值。
質感的發現與紙質的混搭之美
經由筆記本的製作,從封面裝飾、封面紙、內頁紙、線材等多種不同質感的選擇,了解質感的搭配。
質感原始美(111-1臺中至善國中)
本課程透過蒐集質感元素,運用實物版畫技法,將質感肌理做出視覺平面的呈現,並將質感紋理轉化為內在情緒、感受, 然後運用文字表達出來。
質感好物(111-2臺中至善國中)
增加杯套「止滑、 耐溫度變化」等功能性,請學生思索如何利用杯套的質感來解決問題。提倡環保概念選擇合宜的布料,由改變材料的基底特性,講究材料的處理方式,探索多元的表現。
千年美學,漆藝色彩級質感探索
運用美感教育啟發學生對於生活中的美感進行審視,並透過「蒔繪」實作課程來呈現具有美感的漆藝作品。
「排列美學」與「無敵亮光」
透過漆藝美學的探討,拉近學生對家鄉美學技藝產生共鳴並發現漆藝在生活中的美感以及美學呈現
南島文化拼盤
課程設計以台東在地原住民卑南、阿美及達悟族傳統服飾色彩為主,結合南島文化作美感形式比較。讓學生運用原住民文化,結合當地文化色彩,設計製作出作品。
綠林的秘密基地
學生經常在步道下談天、休憩。單元活動設計將引導學生採集步道下的元素,包含聲音、陽光、風、落葉,讓學生在設計思考中能保有自然元素的思維,以網織結繩和竹架支撐作為創作材料,設計綠林步道下的秘密基地。
不只是盆器-純粹植感
課程初始引導學生觀察觀葉植物的特性,以資訊圖表方式詳細記錄葉形、葉序、生長環境及外在條件。依適著植物生理及姿態提出合宜的盛裝器皿,「純粹植感」美感課程,除了視覺的美感練習外,在小小的table gardent中實踐環境共好的美感價值。
「植」感採集-水泥杯墊創作
透過點線面構成及採集而來的植物固定在塑膠板上,設計單位圖形。使用水泥(珪藻土等材料)進行灌模,並介紹商品之可複製性。
「質」感再現-水泥杯墊創作
透過拓印的原理,蒐集質感,並透過構成之練習,完成拼接圖花設計。再藉由矽膠、水泥等多元材質,探索質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