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再現-水泥杯墊創作

核心概念
  • 校園生活當中各式各樣的「質」感
  • 透過觀察、觸摸、拓印,感受自然與人為創作的紋理痕跡
  • 美的形式原則:韻律、重複、對稱......等等
  • 自然與人為的美
美感知能
  • 矽膠翻模、水泥(珪藻土等材料)灌模之體驗
  • 質感、紋路所帶來的感受(五感)

課程概說

「質」感拓印,桌上的一抹痕跡,水泥杯墊「質」感再現 :
1. 生活觀察,打開五感 : 透過校園各式各樣的「質」感採集,觀察、觸摸、留心環境及物件的紋理、質感與痕跡。
2.利用蒐集回來的「質感」拓印,結合美的形式原理,創作自己的水泥杯墊圖樣設計,再現質感。
3.將製作完成的油土杯墊,進行矽膠翻模、水泥灌模、商品複製,完成「質」感採集-水 泥杯墊製作。
4.透過此次質感蒐集杯墊創作,進而探討生活當中有什麼廢棄物,可以再製進行藝術創 作,美感生活與環境共生,密不可分。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藉由校園質感拓印,仔細觀察、觸摸,留心自然與人為帶來的痕跡、紋理與質感。
    進而打開觀察之眼,留心生活環境。
  2.  學生能透過拓印的原理,蒐集質感,並透過構成之練習,完成心中的杯墊拼接圖花設計。
  3.  藉由矽膠、水泥等多元材質,探索質感之美,並習得製作模具、翻模、灌模之實作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此課程設計為上下學期系列課程,有了上學期的經驗,下學期的翻模灌模就順利許多。
不過因為主 題的不同,在課程設計上也是考量著墨許久。
原先的課程設計是希望運用四塊油土直接進行質感拓印,考量到學生學習年段為高三,程度比起國中及高一二已提升不少,
應該是有能力直接再現的, 經過操作後學生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真的有許多優秀作品產出,著實感動。
另外課程實施同上學期之建議,建議以班級數少的多元選修或基本設計為實施班級。
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大部分的學生在做紙黏土的原型雕刻時,較無法掌握圖形的凹凸,製作出來的杯墊圖形較為扁平,
教師可多加提 醒學生更仔細觀察拓印的質感凹凸狀況,盡可能地仔細觀察凹凸、紋理、質感,再現於杯墊上。
相信學生透過此課程的學習學會慢下來......好好地仔細觀察,留心生活周遭。這也是此課程設計的目標!

課程規劃
  • 01
    校園「質」感拓印

    學生於校園中採集各式各樣的質感,從而觀察、觸 摸、拓印,仔細感受自然與人為帶來的痕跡、紋理與 質感,藉由拓印於紙張的方式將蒐集而來的校園質感整理記錄。

  • 02
    「臺電文創商品」案例分享

    台電文創商品-變電箱與煤灰等退役材料,透過再製發揮創意,思考環境與我們的連結。

  • 03
    美的形式原理練習

    介紹美的形式原則,利用幾何、有機形,練習美的形式原則之構成練習。

  • 04
    「質」感杯墊圖形設計

    將學習單(一)蒐集到的質感結合美的形式原理, 設計出屬於自己的「質」感杯墊圖形設計。

  • 05
    製作杯墊紙黏土原型

    將紙黏土塑型成杯墊合適大小,利用雕刻工具,將質感再現於紙黏土原型上。

  • 06
    矽膠翻模

    將完成的杯墊原型,進行矽膠翻模製作。

  • 07
    水泥灌模

    講解灌模步驟,及多元材質特性與注意事項,將製成的矽膠模具,進行水泥灌模。

  • 08
    成品打磨、商品攝影

    將成品進行打磨。將水泥杯墊與蒐集的質感進行攝影,透過光線,構圖技巧......等等,進行攝影練習。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