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透過漆藝美學的探討,拉近學生對家鄉美學技藝產生共鳴並發現漆藝在生活中的美感以及美學呈現。
2.課程中運用美感教育的「構成」、「質感」的構面,啟發學生對於漆藝技法中「貼貝」及 「貼蛋殼」的表現美感進行審視,並能運用美的形式原理以及鑑賞藝術品的四步驟,進行批 判。
3.透過漆藝中「貼貝」及「貼蛋殼」實作課程,了解漆藝作品中「漆」和「貝殼」兩種不同物質,如何在質感上取得協調的美。
4.嘗試發現生活家具中,哪些部分運用了「貼貝」及「貼蛋殼」的美學(也可以找日本生活家俬),並說說看在質感上產生了什麼感覺的美。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欣賞漆藝作品中的貼貝殼、貼蛋殼藝術美感
- 學生能了解並運用「構成」原理於作品中
- 學生能透過實作,了解漆藝的美來自反覆無數次的堆疊漆,以及打拋研磨技術堆疊。
- 學生能運用自己製作的漆藝器具於生活中,並能說出漆器散發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台灣社會對於「漆」的接觸與認識比較不普及,藉由美感教育的課程,接觸漆藝,並且結合食器(例如:湯匙、叉子),
學生對於生活用品與藝術的結合有實際體驗,可以增添生活趣味與美感藝術的認識。
課程規劃
-
01認識台灣漆藝的歷史,並發現漆藝中「構成」的原 理運用
1.透過資料收集,並分組報告,知道漆藝的歷史以 及美感表現方法。
2.從漆藝中「貼貝」及「貼蛋殼」作品,分析漆藝 作品中運用「反覆」或「漸變」的美的形式原理, 產生的構成美感。 -
02設計基本單位元素
透過「剪」,了解貝殼及蛋殼可以被裁剪的形狀後, 剪成數個基本單位形(例如:圓形、三角形、方形)
-
03美的形式原理「反覆」及「漸層」運用及練習
1.參考漆藝的貼貝、貼蛋殼作品,分析「反覆」及 「漸層」的運用技巧
2.用一週剪下的基本單位型,並用「反覆」及「漸層」的原理,構成新圖案。 -
04運用物件間的關係,進行美的構成
在漆板(湯匙、筷子)上塗上黑漆,運用夾子夾取貝殼、蛋殼,進行黏貼,並產生構成美感。
-
05「無縫接軌」的練習
用「黑漆」填平貝殼和雞蛋與漆面落差的技術學習
-
06漆藝中運用打拋技法的質感經營
1.運用不同號數砂紙(800 號到 2000 號)研磨貼貝殼 及蛋殼的漆面
2.運用上「上生漆」數次的技法,最後一道用麻油與鋁色粉的推磨,拋光漆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