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察自然的結構觸發聯想,進而運用到生活中的置物網架(植物水苔球)的設計。
運用立體模型手法,並結合數位工具,將藝術創作融合校園景物,透過各組發表提案,讓師生參與票選,觸發更多教職員生感受校園獨樹一格的美感,也期許學生的美感提案有機會能真實實現在校園中,讓美感成為日常的風景。
課程透過三張美術紙的色彩建構出室內空間氛圍,再依序增加家具的配色,使整體色彩達到和諧。
本課程希望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燈具的種類和運用,瞭解不同燈具在構造、結構和質感上的差異與功能上的合宜性。
讓學生練習用瓦楞紙,透過剪、貼、黏、摺、綁等方式來做一個結構,藉此熟悉此媒材。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物件結構,並透過水果台的結構挑戰,讓學生了解結構、力學與美學間的關聯。
本課程設計製作枕木杯墊構造應用將結合藝術生活美感與具有實用機能的手工藝枕木製作杯墊,可以運用校園內不同的材料的質感,樹枝、木條、竹筷子來製作立體構造的杯墊造形。
根據蜂巢結構原理來製作蜂巢結構之生活實用物,讓學生發揮創意,規劃設計自己想要的實用物如: 手機架、聖誕裝置、彩球雪人、聖誕樹、寵物床,寵物的家…等。
使用回收紙張,並在製作紙漿中加入植物纖維,透過紙漿濃度的拿捏做出具不同質感的紙碗盆。
引導 學生提升對結構及場域美感的敏銳度,從學校中的角落開始,探索在空間中所具備的美\r\n感,讓學生將生活中所能帶來的美感感受內化。
金屬加工之飾品的創意手工藝使用金屬線和多媒材,以工具來創造具有結構和美感的線編織作品,以外在和內在相應的藝術心理帶入課程解說。
薄薄的一張影印紙要如何改變它的結構呢?撐出一個高度找出方法,體驗紙張結構的力與美。
學生從學校建築去觀察縱橫結構線。再從建築中獲得的比例靈感作為參考,進行立體作品的創作。
學生經由實地製作漆器的過程中,認識漆藝品,並能欣賞生活中漆藝品的美,進而將自己的作品運用於生活中。
此課程在讓學生了解「美感」與我們共存,再經由觀察與探索了解結構在生活中的運用。
透過本次課程的引導,讓學生學習材料的運用及造型,對於家鄉的特產特色能呈現不同於認知的美感表現。
本課程結合「美好生活目標」(Good Life Goals)、「生活所需五大要素」,以素養導向,設計4項永續美感創作。
觀察生活周遭的點、線、面形式與構成作為設計的靈感,並配合環保、永續發展議題,用輕黏土捏塑廢棄瓶身並以點線面彩繪紋飾。
運用回收紙箱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歸納出紋理和立體構成的基礎概念,創造出具有旋律美感的立體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