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現代人類文明發展中「電燈」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外,漸漸的對於與空間搭配的美感也越來越重視。依據功能不同像是天花板的吸頂、垂吊、嵌燈、滑軌式燈,立式或懸臂式燈。而本課程所要挑戰與牆面垂直延伸出來的壁燈,需要思考解決橫向結構是否穩固的問題,燈罩、燈座與固定支架各部件構造連接的問題,最後還要思考燈罩材質跟照明度和燈具本身質感與整體美感的問題。運用學生分組合作學習,以問題導向的設計學習思考,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家裡和學校各式燈具的構造有哪些不同之處,其質感肌理為何?造型是具有美感?藉此瞭解燈具的特性、生活的關聯性與時代的象徵。本課程希望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燈具的種類和運用,瞭解不同燈具在構造、結構和質感上的差異與功能上的合宜性。經由實際拆解燈具、自製 KIT 線材面材和螺絲釘等燈具所需連接教具、綁、捆、鎖、扣……等練習,藉以瞭解結構工具操作和材質連接的特性。最後實作挑戰是學習製作一個具有功能性、實用性和兼具美感的壁燈,除了必須具備構造和結構的合宜性外,燈罩的部分可以發揮創意,結合日常生活中蒐集到的茶葉罐、鋁罐、保特瓶、塑膠花器、木盒、竹筷、樹枝等具有人工或自然質感肌理材料,運用構成的方法,結合各種肌理和材質變化,盡情發揮表達審美的能力製作出特殊的質感變化燈罩。最後將造型壁燈組裝,固定於牆上,展現壁燈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能運用螺絲起子、尖嘴鉗等工具拆解並重新組裝燈具。
- 觀察戶外燈(需考量防水性與是否耐風吹)與室內燈,在構造、結構型態和材質
上有何不同之處?
- 美感技術
- 能結合點、線、面、立體等不同材質組件,運用堆疊、鎖、綁、捲、卡、折、黏等技巧,結合材料特性設計合適的組合連接方式。
- 美感概念
- 構造的美感秩序─運用構造的邏輯性,組合成具規律變化、有排列順序層次的物件,進而達成美感的訴求。
- 認識質感的特性,選用合宜的材質,結合美的形式原理(單純、調和、對稱、均衡、漸層、反覆、對比、比例、律動、統一)等,進行不同表面肌理質感的運用。
- 瞭解形和結構的關係,思考如何結合材料特性,組合出合適的造型,並且可承受支撐水平重量的結構體。
- 其他美感目標
可以解決學校樓梯間或角落陰暗的問題,創造美感的情境。結合校本課程環境教育,結合回收物與藝術美感創造出特殊質感壁燈,藉以宣導環保重要性。
教師課後省思
- 單元 3 將原先大網工作燈改成工業風鑄鐵水管、燈頭,一方面搭配鑽孔木塊和木片大小尺寸較合適操作,造型也比較有美感,加上其猶如加上燈罩重量,增加挑戰難度。
- 單元 4-1 燈罩的結構挑戰,建議可讓學生用包紙鐵絲和束線帶來練習以各種單位形(三角、四方、圓形、多邊形,各組選擇其中一種主要造形來挑戰)做成燈罩結構,這樣對於形的思考會比較明確。
- 單元 4-2 學生對於如何用橡皮筋和束線帶綑綁竹籤上不熟悉,綁不夠緊導致容易鬆脫結構不夠穩固。
- 單元 5 壁燈的建構挑戰,如讓學生從椅子材料拆解、初步打磨、設計、裁切、組裝,會耗費許多時間,因此老師先做基本處理加工後,再讓學生設計,老師再依學生設計稿進行加工。此部分可將單元 3 改成已經做過將椅子木板、竹掃把柄、塑膠掃把柄等初步處理的材料,進行各種組裝思考,比較能節省時間,且加深學生印象。
- 單元 6 應該引導學生用基本形(多邊形)來思考,使用軟直鋁線或包紙鐵絲來塑形,比較容易成功。
- 單元 7 製作燈罩結構,有實際的燈罩結構教具(三角形、圓柱形、四方形、球形、多邊形和用竹棒、衣架、鋁線、包紙鐵絲)讓學生參考,學生比較能感受不同材質所建構的造形,其造成結構強度(形和材質)是有所不同。
- 單元 8 而燈罩表面的構成部分,要讓學生思考,如何搭配形來產生美感,如果結構的形夠美,表面裝飾就可以簡單搭配,保留其美感,這樣學生在製作上會簡單一些。
- 學生開始製作壁燈階段,因支架、燈罩結構和表面構成裝飾需花許多時間製作,所以調整為老師先提供支架基本材料和可組裝成的參考樣式,再讓學生討論欲製作的樣式畫出設計圖,老師再依照學生設計樣式做成支架成品。燈罩結構和表面構成學生來不及完成的,老師再協助其完成。
- 本課程宜安排至少一整學期來操作時間會較充足,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可讓學生進行支架表面修飾和上漆,可呈現出更多元美感思考和表現。
- 建議一開始可強調或讓學生思考,學校哪些空間光源需改善,需要加強燈光照明來改善,讓學生思考如何去改善環境,為環境盡一份心力(環境共好)。
-
01瞭解燈的演變和類型,觀察生活中的燈構造有哪些不同?
1.發學習單,引導學生思考學校附近廟宇的燈、教室的燈和家裡的燈在固定安裝、物件連接組構方式、造型和材質有哪些不同之處?
2.介紹燈的演變和類型(吸頂、嵌、壁掛、垂吊、站立、延伸臂式等),學生至校園中觀察並記錄燈的種類與樣式(燈座與燈泡連接固定方式)。 -
02任務 1-拆解組裝燈具,瞭解構造的接合、規律、材料 特性、因時制宜等特性。
1.練習拆解構造不同燈具,比較不同燈具,在各組件的連接和接合有哪些不同之處?運用了哪些接合的技巧,藉以瞭解構造是組成物件的重要細節。
2.講解構造的「接合、規律、材料特性、因時制宜」等重要的特性,將重點寫在學習單上。 -
03任務 2-能運用綑、綁、鎖等連接固定的技巧,組構線材、面材、五金等材料,挑戰能橫向支撐燈座的構造體。
1.運用線材(橡皮筋、棉線、麻繩、鋁線、竹籤)、面材(鐵片、木片)、鑽孔的木塊、木條和公母螺絲、螺絲釘,挑戰能橫向支撐燈座(工業風鑄鐵水管、燈頭)的構造體。
2.燈頭位置需離壁面 15cm 以上,結構體需牢固不容易晃動。
3.完成橫向支撐、橫向加向上支撐、橫向加向下支撐,結構體不變形,燈頭需平衡不會歪斜掉落。
4.挑戰是否可調整角度和長度。 -
04任務 3-瞭解燈罩形、結構與質感,運用綑、綁、鎖、 釘等連接固定的技巧,能根據不同材料特性,組構線材、面材等材料,挑戰能與燈頭穩固連接的燈罩結構。
1.學生根據圖片分類、燈具燈罩各種造型與材質燈罩,思考哪些是符合功能性和實用性,質感有何不同?喜歡哪些造型?
2.運用線材、面材等各式材料,組構燈罩造型,需考慮能將燈罩固定在燈頭上不晃動,球形燈泡可裝上和取出。 -
05討論壁燈的構造、支架結構、燈罩造形樣式和表面材質,設計繪製草圖。
1.學生分組討論運用不同的材質接合和組合設計出獨特的壁燈形態,燈頭位置必須離壁面至少 15cm、主要部件可拆解再裝上,電燈線需隱藏,如外露需與造型結合產生美感。
2.將整體概念圖與主要連接組件繪製出來,列出需要哪些接合材料,例如蝶形螺絲、牙管螺絲等。 -
06修正構思設計圖,能選用合宜的材料嘗試接合和組合製作出獨特的壁燈支架組件。
1.與老師討論,修正構思設計圖。
2.選用合宜的材料開始製作壁燈支撐架相關連接組件(可利用的回收媒材例如:樹木木頭、木頭椅子角料板材、掃把竹柄、塑膠水管……等)。 -
07能修正與調整各部組件,組裝固定燈具各部構造體。
1.繼續修正與調整相關部件與組件。
2.需考慮容易更換燈泡、不晃動,戶外使用是否具防水性與是否耐風吹。
3.教師介紹美的形式原理(單純、調和、對稱、均衡、漸層、反覆、對比、比例、律動、統一)等,引導學生思考運用在燈具與燈罩的造型與表面質感變化的表現。
4.著手討論燈罩樣式、結構體和裝飾,思考形與結構的關係,如何結合日常生活中蒐集到的回收物,如鋁片、保特瓶、塑膠容器、木板、竹片、竹籤、竹條、樹皮……等具有人工或自然質感肌理材料,運用堆疊、鎖、綁、捲、折、卡、黏等構成的方法技巧,使用材料特性設計合適的組合連接方式。結合各種肌理和材質變化,盡情發揮表達審美的能力製作出特殊的質感變化燈罩表面構成。
5.完成設計圖修正。 -
08繼續建構組裝修正燈具各部構造體,完成燈罩表面構成裝飾
1.建構組裝修正燈具各部構造體。
2.修正完成燈罩表面構成裝飾。 -
09展示發表作品設計理念,說明自己作品特色,完成學習單與回饋單。
1.組裝燈具各部構造體,點燈看看效果,完成燈具燈頭的接線。
2.介紹自己作品的特色和設計理念。
3.學生互評,老師回饋與鼓勵。
4.完成學習單和回饋單。
5.展示完成的燈具作品於校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