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紙的力量

核心概念
  • 體會紙的張力與結構力,及平衡的結構美
  • 將腦袋中的構想執行出來的能力,並適時修正
  • 如何兼顧結構與美感,影響結構的因素有甚麼?
美感知能
  • 透做手做過程認識紙張、瓦楞紙的力與美如何平衡
  • 如何透做手做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瓦楞紙在裁切時順著紋路或逆著紋路的載重是否有差異?
  • 能用紙做出穩固的結構作品

課程概述

薄薄的一張影印紙,不知有沒有一克的重量,看似單薄的它,有沒有可能撐起一杯飲料呢?使飲料整杯離開桌面?讓學生透過摺它、撕開它、重新組合它、改變它的結構,嘗試著讓紙張乘載起一杯飲料,使整杯離開桌面五秒鐘不倒呢?接下來給學生更大的挑戰,學生兩兩一組,用瓦楞紙做出一個結構,至少離地面有 20 公分高,除了不能黏之外,可用綁的、或製作卡榫的方式固定這結構,最後只要使人能站立在上面超過 10 秒鐘且結構完好如初即通過挑戰。紙不能用黏的,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固定住你要的造型呢?這是學生的第一挑戰,接下來還要動動腦如何讓一張不太硬的紙改變它的結構,甚至能撐出一個高度。從做中學,失敗當中找出方法,體驗結構的力與美。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會用瓦楞紙製作卡榫、做出想要的造型結構
  2. 學生會用瓦楞紙製作出橋墩的造型
  3. 學生能學會和同學意見交換,接納他人觀點。
  4. 能從失敗中找出原因,做出新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設計橋樑時,學生一開始會天馬行空的發想各種創意,但實際操作後就會發現很多都無法實現,後來用建橋小遊戲來練習點線面結構,學生對畫橋梁設計圖就有了基本概念,後續設計比較順利。
  2. 學生設計的橋梁,美感和強度很難兼具,此次計畫的橋樑可以實際使用後幾乎都沒甚麼設計美感,樣式也都偏向保守,以後可以再多安排一節課,介紹世界各地的跨海大橋及經典橋梁設計,除了瞭解現在科技與美感的結合,也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如何讓橋梁更加美觀。
  3. 學生在實作時,鼓勵他們利用身邊收集到的廢材加強結構,例如:彈力繩、鋁罐、鐵罐剪下來的金屬片等,大大的增強了橋梁的結構,也因此不斷加長橋梁的長度及測試難度,學生都覺得很有挑戰性。
課程規劃
  • 01
    一張紙的力量

    用一張影印紙,讓學生透過摺它、撕開它、重新組合它、改變它的結構,嘗試著讓紙張乘載起一杯飲料,使整杯離開桌面五秒鐘不倒呢?

  • 02
    瓦楞紙初體驗

    讓學生練習用瓦楞紙,透過剪、貼、黏、摺、綁等方式來做一個結構,使自己能成功站在上面不倒下來,結構也沒遭受破壞,藉此熟悉此媒材。

  • 03
    瓦楞紙不可能的任務

    學生利用瓦楞紙,只能以十字卡榫的方式固定做出一個結構(不能綁、黏),至少離地面有一定高度,最後只要使人能站立在上面超過 10 秒鐘且結構完好如初即通過挑戰。

  • 04
    看看結構的力與美

    與學生討論如何搭好一個成功的結構,你覺得關鍵點在哪?利用模擬橋梁APP讓學生練習結構,然而一個成功的結構除了有載重功能之外,是否也應該包含視覺上的美感?接著引入下一節課的重點,舉例世界上不同樣式的橋墩橋樑作品,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想想如何搭出一個包含結構力與美的橋。

  • 05
    搭起友誼的橋樑

    學生 4-6 人一組,兩張桌子相隔 60 公分,用瓦楞紙做出連接兩桌面的橋樑,類似做橋墩的小模型,最後並在橋墩上放重物做測試,看這橋墩是否可耐重且不會垮掉。首先這節課先讓每個人都畫一張橋的設計圖,並於小組內討論誰畫的橋可行度最高,作為小組的橋樑設計圖稿。

  • 06
    開始製作動工

    各小組開始動工,利用瓦楞紙透過卡榫或是吊繩方式結合製作橋梁。

  • 07
    進行橋墩測試

    對各組完成的橋墩開始進行 3 階段:
    1.是把橋放在兩張相隔 60 公分的桌上,用一台小車實際開過整個桌面上橋再下桌面,看是否真可行。
    2.是給小組學生 30 秒時間拿老師提供的飲料放在橋墩上,飲料數量由學生自行決定,以不放垮橋墩為原則。前兩關通過後最後一關則是進行耐震測試,由下一組學生來輕搖兩桌子。

  • 08
    小組討論回饋

    透過小組討論回饋,讓學生反思這單元的心得及所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