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讓學生對於紙張的回收與使用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在製作紙漿中加入植物纖維,讓學生更能測試感覺紙纖維的差異,藉此課程整合質感中對材料的瞭解,並由過程中完成對紙質感的體驗。最後透過紙漿濃度的拿捏做出具不同質感的紙碗盆。
美感預期成果
- 個人製作心得與作品創作心得報告。
- 作品完整性成果:
成型後:形狀完整無破洞、可站立、添加物布局平均,為高分組。
成型後:形狀不完整有破洞、無法平放、添加物布局不平均,為低分組。 - 團體大型創作:針對繪畫與雕刻兩者之間關係的重新探討,可以在紙漿未乾時,隨意造型,強化作品空間的深度凸顯肌理,並將創作主題以故事性主題發展,排列至校園中,落實美感教育中的生活美學。
教師課後省思
製作紙漿,雖然看似無聊而且簡單,但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在過程中可以認識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特性,將這些碎紙浸泡在水中,等待它們吸滿水分、充分軟化後,可以在打碎時更加方便快速,完成以上步驟後,在這些紙漿內加入白膠,有了白膠的加持能讓我們的紙更好塑形黏貼,在混和的過程就像捏泥巴一樣,攪拌、揉捏,神奇的觸感讓大家又驚又喜。
除了平面繪畫的學習,立體塑造也是空間概念的學習,與平面繪畫比較起來,做立體作品需要更多的細心和專注力,手和眼睛要注意的地方更多了,圖畫紙只有一面,但立體作品有好多面呢!注意到每個角度的細節,多轉轉看看,才能完成一個完美作品!
課程規劃
-
01學生分辨生活周遭可回收再造的紙類並了解造紙流程
分組討論觀察老師與學生各自攜帶可回收紙類,並紙張思考之後的再造紙質感(撕紙並在下節課之前泡紙)。
-
02熟悉造紙流程並觀察紙張與紙漿比例狀態
觀看影片並分組製造第一張再造紙(熟悉流程與步驟)。
-
03學會在不同造紙階段加入植物纖維
製造第二張再造紙加入植物纖維。
-
04了解生活中的紙漿設計
分組討論:生活紙漿物件討論質地紋路。
-
05紙漿碗盆製作
準備製作模具/造紙/晾乾。
-
06紙漿碗盆製作完成與分享
修飾完成並討論紙漿碗盆的造型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