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設計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培養學生尋找來自生活周遭的美感,藉由觀察生活周遭的點、線、面形式與構成,從中發掘出設計的靈感。
第二階段:透過對點、線、面的認識,並認識相關創作之藝術家,如用點創作的草間彌生、利用線條創作的梵谷以及將點線面三原色等完成作品的李奇登斯坦,並讓學生進行點線面的自畫像創作。
第三階段:以環保、永續發展為目標,使用廢棄瓶罐,以創意為發想,用輕黏土捏塑並在瓶身彩繪紋飾,設計出具有美感的瓶罐。
最後,希望學生們可以樂活於生活週遭的一切,將生活美學呈現在自我的生活品味中。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們可以樂活於生活週遭的一切,將生活美學呈顯在自我的生活品味中。
教師課後省思
一開始在設計課程時並未料想到課程內容太多,因此刪減了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及精簡。課程中,為延續點、線、面這一個單元課程,且希望學習目標更清楚明確,故將課程改為點、線、面自畫像的創作。要學生「觀察」自己,並利用點、線、面,創作自己的自畫像。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深深受到動漫畫風的影響,因此刻劃出來的自畫像,風格多偏向卡通人物化,並沒有非常認真地仔細觀察,因此創作出來的自畫像太過可愛了,舉例來說,亞洲人的瞳孔是褐色,並帶有些許的深淺顏色變化,多數學生畫出來的眼睛都是卡通眼睛,瞳孔全是黑色的,簡單來說,畫出來的人物造型都很卡哇依,很像櫻桃小丸子。告知學生應該要仔細觀察描繪,但是學生似乎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畫法,多數學生還是認為卡通化的自己比較好看,疑似有容貌焦慮。
最後一個單元,是利用點、線、面的瓶身改造,學生在使用黏土的時候,很是細心積極,但是在黏土表面上要進行紋飾彩繪時,不知是否工具筆刷的問題,學生不容易刻劃精細的線條等細節。
-
01點線面
一、介紹點線面的基礎認識—點
1. 美術中的點⚪⬜⬡⬨
2. 生活中的點
3. 概念,細小的痕跡,形狀、色彩、肌理...等
4. 美術作品
秀拉—點描派《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草間彌生
5. 播放日本點線面之歌《てんせんめん》
二、介紹點線面的基礎認識—線
1. 美術中的線________
2. 生活中的線
3. 概念,運動中的點,兩點形成線
4. 美術作品
希臘古陶瓶、葛飾北齋-浮世繪《大橋安宅驟雨》、
梵谷—印象派《 星夜》、帕姆森 -
02生活中的細節
美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
請學生將之前拍攝的校園平面構成照片點、線、面選擇各3張,引導學生進行點、線、面元素提取,並用黑色奇異筆繪製在空白學習單上。 -
03音樂即興創作
1. 全班聆聽音樂,運用點、線、面等元素,藉由旋律、節奏的律動,即興創作一幅作品。
2. 學生分享創作時的心情。 -
04點線面自畫像
1. 引導學生利用點、線、面創作自畫像。
2. 三原色的介紹。 -
05古物新作
高一校訂必修全球思維,在地行動,融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 讓學生利用剩餘瓶罐,洗淨擦乾,將超輕土黏上瓶身,並用手指推開抹平,風乾,下次上課備用。
至少完成一個瓶罐改造。 -
06成果發表製作
運用canva線上編輯軟體,運用排版設計四原則,對齊、放大、分開、留白進行編排,製作本學期基本設計課程的成果簡報,檔案需附上作品照片、名稱、尺寸、創作理念、以及心得省思。
-
07成果發表
將實體作品展示出來,平面作品可張貼於黑板,立體作品可放置於講桌上,並上台進行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