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自然界生物,從比例結構與構造切入,了解其組成要素,開發出有美感之人體護具。
探索構造的特性與美感,並找尋眷村中適合放置燈的角落,讓孩子嘗試設計運用不同材質,設計合適的構造組合方式。
觀察生活環境中的結構/構造運用與其造形,聚焦討論形成美感的因素。結合「紙結構的承重」與「紙構造的接合」試驗,轉化由人因與美感出發的概念椅凳設計。
透過學習「構造」的美感元素,運用十字編織構造與設計方法,製成美感器物。
在皮革上打版,運用膠黏、釘釦、縫合、穿孔、重疊包裹等接合的方式立體摺疊,探索以不同接合方式製作,線材容器在質感與形式美感的變化。
形隨機能的商品包裝設計,讓學生思考構造機能如何決定包裝形式?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觀察生活中不同材質接合的構造之美,引導學生運用綁、扣、串、釘等方式,體驗不同物件接合構造之美。
構造與比例是餐具製作關鍵要點,引導學生欣賞並發現餐具會依設計而有不同使用感受,並親手做出適合自己的餐具。
由穩定、動態到連動三層面的構造接合練習,讓學生理解組件間彼此適切的接合方式。
先讓學生透過察覺椅子物體造形比例尺寸,發現具有支撐力量的結構關鍵,藉由拆解體驗構造之間的必要性條件,進而利用比例、結構與構造,增進學生對生活物件的美感品味提升。
了解『構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讓學生認識每個設計除了美感以外,還存在哪些必要的功能性。透過結繩與編織探討如何製作出一個有承載力的吊床。
教師介紹各類型再利用的藝術創作和設計物,引導同學將身邊的廢棄物,運用巧思,進行再利用。
引導學生思考包裝方式與內容物間的美感關係,從中體驗包裝「構造」的精巧,為糕點量身訂做合宜包裝盒的過程中,可探討立體造型的「比例」關係。
嘗試利用紙板組構「帶」與「袋」的關係,並比較糕點、玻璃瓶及手搖杯對於「帶」與「袋」的設計差異,引導學生思考設計與生活的關聯,並期待美感素養對於職人的養成有所助益。
透過紙材質的設計實作,學生理解到「結構」與「構造」關鍵要素之內涵與美感。
希望學生能藉由實際的操作將作品具象為兼具實用功能的提袋,可以嘗試以更多不同質感材料,來表達心中美的感受。
採用紙張設計零件,藉由雕、摺設計出造型,思考結合方式,檢視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力與美兼具的構造物。
透過通用、無障礙、防呆、仿生與五感設計,使用設計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結構、構造的概念,透過具有厚度的紙板創造出紙椅模型。
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觀察校園以及八卦山上植物。進行花卉色彩觀察,辨析。葉片形狀描摹,色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