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構!!美!!-燈角設計

核心概念
  • 認知美感元素-構造
  • 知構造連接的方式:黏合、接合、扣合
  • 知構造的規律特性與秩序美感
美感知能
  • 熟悉不同構造材料運用不同的連接技巧
  • 熟悉構造材料的連接技巧: 黏合、接合、扣合
  • 能運用素材接合的方法,應用於生活設計並組成具美感的物件。

課程概說

本課程以美感電子書中構造的四個特性為課程設計的主軸,課程進行時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探索與發現,帶孩子探索生活中一切物件的基礎:構造的特性與美感,透過構美投影片與學習單的課後反思,帶領孩子認識構造的工具意義與觀察生活物件的應用,了解構造的連接功能和規律特性。接下來運用多元生活物件的觀察、組裝、拆解的過程,發現與討論構造組成的最小元件與不同材質的構造連接方式:黏合、接合、扣合,並發現因時制宜的構造型態,並透過孔明鎖與IQ燈的實際操作發現構造組成的最小元件, 操作不同的連接經驗,認識卡榫(接合)、扣合與構造美感呈現的多元可能性。

第二階段:生活小實驗-燈角,透由第一階段的探索與發現,帶領學生找尋眷村中適合放置燈的角落,讓孩子嘗試設計運用不同材質,設計合適的構造組合方式,創造一個30公分立方大小的空間,提醒孩子除了創造一個空間,還要考量其材質的光透性、構造型態、構造的規律性使每個角度皆透光,討論並運用不同的角落特質尋找不同的構造材質接合功能、規律特性所產生的光透性與光影呈現,設計適合富海洋意象與合適眷村場域的燈具,分組討論著手繪製設計草圖、實際製作燈具,也希望除了夜晚能感受光影的美感之外,在白天也能應用構造美感美化眷村實驗展場的角落。

第三階段:成果發表
i生活小實驗-燈角-作品分享與討論、ppt發表
發表的過程中,反思與分享各組在課程中所學習到的構造美感經驗、設計構想、製作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與嘗試
ii與社區共好,生活小實驗-燈角於眷村實驗展場展出
將學生的作品帶至眷村實驗展場展出,與社區共好,讓空間與燈具相互輝映產生光與影的對話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將知曉構造美感的特性與功能

2.學生將知曉如何將構造美感運用於生活中

3.學生將發現不同構造材料產生不同的構造美感

4.學生將懂得運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連接各部位

5.學生將能參酌不同環境,應用美感設計於生活中

課程規劃
  • 01
    探索與發現-探索構造的特性與美感

    運用構美ppt帶領學生認識什麼是構造? 讓孩子了解構造的意義,並帶領孩子發現構造美感的特性與功能性

  • 02
    探索與發現-構造材料大不同

    從建築構造、生活器物觀察、操作軟硬不同材質,如:編織線、IQ燈、魯班鎖拆解與組裝認識構造組成的最小元件、發現構造材料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組合方式

  • 03
    探索與發現-構!構!構!

    運用不同的軟、硬材料讓學生探索構造的連接特質形塑空間與造形美感,帶領孩子實際塑造空間與設計構造美感

  • 04
    生活小實驗-燈角-分組討論

    分組活動: 選擇環境與適合的構造材料、接合方式、光透性

  • 05
    生活小實驗-燈角-分組繪製設計草圖、燈具實作

    分組活動:運用合宜的構造材料、接合方式、光透性製作具美感原則的校園燈具、創造校園氛圍

  • 06
    生活小實驗-燈角-作品分享與討論

    燈角成品完成,分組分享設計構想、遇到的困難、設計過程與構造美感的呈現

陳乃琦
臺中市立中港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中市立中港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