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帶著走!

核心概念
  • 探索以紙板為盒的提把與結構關係
  • 探索紙板的嵌合與承重關係
  • 應用「結構」關係,發展合宜的外帶「構造」
美感知能
  • 以蛋糕提盒為「袋」與「帶」的設計
  • 以紙板的為「袋」與「帶」的設計
  • 利用蛋糕提盒的開展平面,設計可「帶」的「袋」
  • 利用紙板設計可「帶」的「袋」

課程概說

延續上學期的包裝盒設計,109-2以「帶著走!」為課程發想。依上學期製作的盒狀設計,利用一張紙發展盒與提把的設計後,嘗試利用紙板組構「帶」與「袋」的關係,並比較糕點、玻璃瓶及手搖杯對於「帶」與「袋」的設計差異,最後引導學生思考設計與生活間的關聯性,並期待美感素養對於專業職人的養成有所助益。

美感預期成果

  1. 從物件分析、觀察生活,讓學生經歷從一張紙組合成立體造型的過程,使學生,對於結構與力學更有興趣。
  2. 在美感課程中經歷紙板的嵌合與承重練習後,設計糕餅、玻璃瓶與手搖杯的外帶包裝,引導思考物件與承裝方式的合宜關係。
  3. 因應學生特性設計主題課程,強化「創新設計能力」對於專業的加成。引
  4. 導學生於生活中覺察美感元素、累積美感經驗,藉由個人書寫、分組討論、整合美感元素到反思美感對於自身的影響,都是有意識的歷經了美感歷程。
  5. 讓學生從「不排斥美感課程」→「操作中學習」→「調整到美」,進而能「對美有感」後,以「環境共好」的態度提升職人素養。
  6. 期望能讓學生體認「美」不僅是抽象、個人化的心理感受,藉由思考問題、分析需求進而提出解決方式,更是培養高職學生未來進入職場的美感應用能力,將美感素養累積於日常,為職人養成奠定基礎

教師課後省思

109-2的美感課程,聚焦於「有提把的盒狀包裝」,除了「構造」構面中扣合構件的練習外,也要考慮拿取物件時手部與包裝設計的關係,以及盛裝物的重量與紙盒包裝的結構問題。

  • 先備能力與引導

部分班級未參與上學期的包裝盒課程,在第一週紙卡接合的課程就需要多一點的引導與練習。109-1的構造僅須扣合,在本學期兩張紙板必須要有反向的拉力而不會斷裂,也讓延續學習的同學有多一份挑戰。

  • 加入了「提」的手部動作,構造必須更堅固性

學生發現109-1僅需要考量靜態的平衡及美感,在109-2的課程中加入了「提」的手部的動作,在向上的力(紙提盒)與向下的力(物件本身的重量)間需要同時考量。若沒有穩固的將提把扣合,紙提袋的剖面會呈現屋型,盛裝的物件也會因未在預期中的空隙而有滑落的可能,可以跟學生討論從「構造」中發現的「結構」問題,提出「觀察紙板與紙板間的承重方式。不同組合型的紙板,對於物件承重上會有哪些結構上的差異?」。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參考市售一體成形的蛋糕提盒,針對物件畫出合宜的外帶設計圖

  • 02
    第二堂

    依照設計圖,製作外帶包裝並進行小組分享

  • 03
    第三堂

    觀察紙板與紙板間的嵌合方式。不同切割形狀的接合,會有哪些不同的效果?

  • 04
    第四堂

    觀察紙板與紙板間的承重方式。不同組合型的紙板,對於物件承重上會有哪些結構上的差異?

  • 05
    第五堂

    參考案例,針對物件畫出合宜的外帶設計圖

  • 06
    第六堂

    依照設計圖,製作外帶包裝並進行小組分享

  • 07
    第七堂

    分別分析糕餅、玻璃瓶與手搖杯等三種物件對應於兩種「袋」與「帶」設計中的差異

  • 08
    第八堂

    課程最後回到課程設定的議題,探討不同的包裝方式對於美感價值及售價的差異等,讓學生意識美感素養對於「職人」養成有正向的助益

許懷之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教師

任教於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