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包“羅萬象

核心概念
  • 布包構造的認識與運用
美感知能
  • 察花蓮車站建築構造,物件結合方式
  • 觀察隨身布製品的材質與特性
  • 觸碰各式材質了解使用感受
  • 絹版版畫技術運用
  • 布包裁剪及組合技法運用
  • 縫紉機及縫紉技法使用

課程概說

上學期學生以花蓮在地文化為意象做了圖像及色彩的設計,下學期希望學生能藉由實際的操作將作品具象為兼具實用功能的提袋,可以嘗試以更多不同質感材料,來表達心中美的感受。

第一階段:認識版畫的各種形式,以多元的作品舉例,如年畫,鈔票,T恤印製為例,讓學生能有更多認知。
第二階段:探索構造美感,以花蓮新舊車站建築為例,讓學生覺察物件結合方式,可以產生那些美的感受。
第三階段:應用各式媒材表現自我意象,讓學生以絹版印布及以自己設計的布品與皮料進行組合,發展提袋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1. 嘗試不同媒材的創作,讓學生感受藝術的多樣
  2. 結合不同媒材的創作,讓學生感知在不同材質上的展現的可能性
  3. 欣賞同學作品的同時,更能感受彼此對同一文化認知上的異同,能以作品來同理彼此

教師課後省思

在印製布料的部分因為有套色,各組進度不同。在未來的規劃時需要評估時間掌控,因為疫情影響,課程在五月中中斷,部分的班級組別完成進度較慢,故在成果照片中提供各組實作時的狀況。在結構的部分則發現學生對於袋體與提把的組合方式較無法想像不同的組合方式,未來的課程規劃中需以不同方式引導發想較佳。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介紹版畫凸凹平孔版的特色及製成過程,讓學生對版畫的種類與運用有更多暸解。

  • 02
    第二堂

    讓學生進行孔版的製作過程,並將圖像以規劃的顏色做印製搭配。

  • 03
    第三堂

    教師提供新舊花蓮及新城車站圖片,讓學生觀察車站結構及材質的不同,進而覺察美感的產生。

  • 04
    第四堂

    學生以不同材質做拼組,袋體與提把的可能組合方式,將自己印製的布料與其他媒材做結合。

  • 05
    第五堂

    學生以不同材質做拼組,袋體與提把的可能組合方式,將自己印製的布料與其他媒材做結合。

  • 06
    第六堂

    將完成的提袋作品結合皮革姓名雷切或敲印,與同學分享成果及感受。

私密內容: 施盈聰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