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迷你椅

核心概念
  • 將概念立體化,學生設計產品的使用動作實體化後,對「形隨機能」的抽象概念更為落實
  • 對設計的原則「質感、空間、立體型態、平衡」有更深層的體驗
美感知能
  • 使用不同厚度的紙板,學著如何拼接與黏合又具有美感
  • 學生可理解到產品比例影響結構的組成
  • 簡易翻模可幫助學生正負空間的概念

課程概述

明白好設計、壞設計與生活之間的關係,透過通用、無障礙、防呆、仿生與五感設計帶著學生使用設計思考的方式,走過顧客旅行地圖的發想後,引導學生可以將概念透過具有厚度的紙板等材料創造出產品的模型,最後拍攝1分鐘使用產品的微電影,放置平台與同學們間分享與討論。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提高「同理心」與「觀察」的敏銳度。
  2. 藉設計思考的過程幫助學生釐清問題的主從性。
  3. 「構造」會影響產品外觀,體驗「形隨機能」的概念。

教師課後省思

原訂瓦楞紙板結構的體驗,在這學期沒有體驗到,會希望再下次能夠再玩一次類似的遊戲,讓學生能夠自己發現結構的力量。原訂購的瓦楞紙板偏厚、有兩層,對於簡單的體驗可能會拖長課程的進度,因此會考慮遊戲活動的瓦楞紙板需比原本要製作成可乘坐的椅子紙板再輕薄一些。正式開始製作可承擔成人重量的椅子後再拿出目前已經訂購的厚度。
本次前次學生出門體驗校園空間的口頭回饋,有位同學分享的很好說「當我坐在電腦椅,拿著八分滿沒有封蓋的水杯出門,滑在校園內膽戰心驚,手中的水杯就是像是坐在輪椅上那個人的傷口,不能讓椅子滑動在路面不平的地方。因為只要滑過去,手中的水杯就像是身上的傷口一樣,坑坑疤疤、搖搖晃晃的會讓水杯裡的水打翻。而走在坑坑疤疤的路上,傷口就會裂開一樣,所以我們反而要更小心。」
後來我們也嘗試用稚惠老師測量空間的活動,真實使用測量的工具,將腦海中子以為的長度、寬度和高度重新確認過一遍。這是一個很棒的活動,下次也會再繼續讓學生身體力行,試著自己量看看,近乎6成的小孩完全沒有使用過捲尺工具。

課程規劃
  • 01
    Hello World!

    使用教室有輪子的椅子,學生分組體驗校園無障礙設施。以同理為主軸,體驗行為不便者的日常,並拍攝1分鐘感想影片分享。

  • 02
    五感的深度體驗-同理心與觀察練習

    五感的體驗會影響好設計,因此帶領學生來思考與椅子互動的種種行為模式,使用五感量表曲線來紀錄生活各種物品的歷程。

  • 03
    測量空間的初體驗

    說明「形隨機能」的概念。 運用邱稚惠老師的繪本「鱷魚愛上長頸鹿」的活動,引導學生使用捲尺去測量教室內部各種物品與設備的長寬高,讓學生試著去計劃,如何讓身高差異這麼大的兩位同學(長頸鹿和鱷魚)共同在這間教室一起學習。

  • 04
    起而行的椅子

    以課本32張歷史的經典名椅為基準,讓學生試著分析其喜好。再藉由介紹椅子的故事讓學生去探討「構造」、「材料」與「外型」之間的奧妙。

  • 05
    概念發想與模型設計

    線上課程:簡單介紹人體工學、姿勢對生活各種狀況的影響,引導學生考慮坐姿的角度將腦力激盪的創意彙整後,概念落實化。

  • 06
    模型分享

    想法具體化,「構造」的實體測試與呈現將成為這階段的重點。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