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實施於高雄市立旗津國民中學,教師現任教於高雄市立鳳西國民中學。
這批學生在二年級(108學期)時,第一次體驗了做樹枝筆的課程,學生的作品完整度及創意都令我驚艷,因此激起教師的靈感,決定加深加廣這個手作課程—製作自己的餐具:叉子+湯匙。樹枝筆完成後,發現學生愛不釋手每天都拿出來寫,還變得特別愛做筆記。因此決定在國三畢業前這學期,讓學生來做一組自己的餐具,運用現成的湯匙頭、叉子頭加上後面由樹枝做成的握柄。而一個餐具的握柄構造就沒像筆那麼簡單了,樹枝的種類影響到整個湯匙的重量,在手握的地方若有兼顧人體工學稍微挖個凹槽,拿起來是否更順手呢?或是關係不大?握柄胖瘦長短等比例問題都關係到之後拿起來好用的程度,一隻不順手的餐具恐怕之後使用率也不高吧。藉由這手作課程,期待和學生一起發現了日常生活物品的構造智慧,了解「哇!原來這個造型是有原因的啊!」。以後看到純手作商品時,更能體會職人的辛苦及其智慧。也期待透國木頭餐具讓我們生活與大自然多了一點連結。
美感預期成果
期待學生能安全無受傷的自己完成人生的第一副手作餐具(這很重要)。手做在近幾年相當流行,自己使用的餐具是親手打造的感覺就相當有成就感,重點要完成後願意常常使用它才算成功。構造與比例是餐具的製作關鍵要點,期待能引導學生平常在使用身邊物品時,能多留點心想一下為什麼要這麼設計?是為了符合人體工學的好用好拿或是有別的原因,用不同角度去欣賞身邊的看起來平凡無奇的東西,去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 環保議題近年盛行,自己做餐具學生都覺得很新奇,因為他們可能從來都沒想到原來這件事並沒那麼難,尤其有了之前做樹枝筆的基礎,餐具只是加深加廣的延伸,算是一堂進階課程。
- 第一次執行這個課程,有點手忙腳亂,導致於餐具美感的引導上較缺乏,學生對於造型、比例上的思考較少。因此估計於110學年度再執行一次此課程。
-
01各式餐具大集合~想像一下自己理想餐具
提供各式湯匙叉子及學生自己帶來的餐具供大家試拿比較,觀察討論你覺得最合適的湯匙頭與握柄的長短比例大概是多少?各式材質的優缺點為何?那些構造在湯匙叉子中你覺得必須保留注意的,使用起來才會更順手好用,以此來發想一下自己的理想餐具。
-
02環保影片導入自製餐具
1.觀看《台客劇場》便利人生、《台客劇場》愛地球人生一周累積多少垃圾? 兩影片導入環保議題及自製餐具主題。 2.教師簡報以功能性、設計性、人體工學性、頂級性等為設計主題的餐具,引導學生思考所有的可能性,再想想自己想從哪一點入手。
-
03開始動手
鋸樹枝(考量握柄與湯匙頭之間的比例)→於樹枝鑽插入湯匙頭的洞
-
04外型塑造修整,手動+電動工具並用
樹枝餐具握柄外型塑造,用美工刀、砂磨機。
-
05裝黏餐具頭+外型砂磨上油
湯匙頭、叉子頭裝黏→握柄砂磨→上硬油保護樹枝。
-
06餐具成品觀摩互評
全班成品展示→互相欣賞並互評,說說喜歡哪支餐具,為什麼? →教師講評,從握柄與餐具頭的比例是否適當有美感、及結構構造是否穩固等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