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讓學生討論營養午餐的美好想像,學習美感構面中比例要素,並設計出具實用與美感的午餐盒。
藉由不同材質的體驗,進而體會到「質感」除了視覺效果以外,尚有觸覺等連動關係。
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紙材,讓學生從探索紙張的質感,並試著選用不同材質做襯紙的搭配,開啟質感經驗。
在操作中去體驗,經由自身感受和真實生活產生碰撞,並連結其中的關聯性。
觀察構造的細膩與巧思,進而分辨良窳,而能重視思考物件接合「構造」所佔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本課程設計先透過觸摸,客觀地認識與描述質感,再將質感感受延伸至色彩與造型。
透共燈罩配色,從生活著手,將初階色彩美感提升轉化為自身的美感素養。
以錫鑄造翻模的技術,將質感物件重新組合、創作,拍攝時利用其他異同質感物品搭配,思考如何凸顯錫製品的特色。
學生透過紙箱嘗試切割空間,運用比例與模矩分配空間。
做中學了解燈飾的美感須考慮材料本身的質感以及透光後產生的視覺韻律感。
透過城市走讀的美感經驗,思考沿途都市景觀與美感帶來的視覺感受。
透過美感學習工具進行構成美感小實驗,整理出個人的構成形式,以「相片牆」為主題,將構成概念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用葉子當素材,引導學生藉由秩序的「重複單一」以及「整齊與韻律」、對稱和主從關係,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
花瓶創作 - 發現質感與欣賞生活物件中的質感之美\r\n\r\n
運用不同材料體驗構造的連接方式,對造型美感上的構成有所啟發
對於生活中的材質更深入的認識,選擇合宜、具有美感的材質,完成環保袋的設計。
瞭解各式素材的質感呈現,學習能有意識地運用質感來進行美感營造。
藉實作加強生活經驗與美感的連結並創作生活美感小物。
透過結構構面的觀察、實驗之學習,讓學生討論承重的問題並認識結構的美感。
從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著手,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在A3的紙張上規劃適合的公布欄配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