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透過學生生活中容易取得的各式紙材(A4紙、西卡紙、描圖紙、棉紙)、包裝材料(塑膠袋、寶特瓶、鋁罐之鋁片、免洗餐盒)的操作實驗,體會日常生活中索手取得的材質感受、並記錄材質特性與適用形式之間的關係。
延續前述之經驗,加入「工具性」目的,希望可以完成一個可以攜帶3個飲料杯的環保袋(選3的原因是:無法雙手手持,有設計環保袋的需求)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能夠理解各種材質有其適合的表現形式,設計一個有功能的物件時,妥善思考材質特性對於一個物件的工具性目的達成之外,還能讓美感得以發揮展現。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計畫的執行十分緊湊,學生需要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去體會各種材質之間的質感。在製作的過程,同學容易僵住新放在功能性的需求,而忽略質感的搭配。因此,需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醒同學材料間的質感搭配問題。而未來執行此課程,可以依學生實際需求彈性調整質感探索與製作時間。
課程規劃
-
01紙張材質的探索、記錄
A4紙、西卡紙、描圖紙、棉紙在造形上的試驗。探討 : 1. 各種紙質的特性為何? 2. 紙質與與造型之間的關係為何? 3. 什麼是合宜的材質?
-
02生活中包裝材料的觀察、記錄
塑膠袋、寶特瓶、鋁罐、面洗餐盒。探討 : 1. 關於「容器」這件事,為何選擇這樣的材質? 如果不是它,會是誰?
-
03分組討論與設計
如何利用學校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選擇合宜的材質、設計適合的造型,運送3杯以上的飲料?3個以上的飲料杯,無法再以雙手攜帶,那應該如何用生活中可取得的材料,設計一個有美感的環保袋?
-
04實作
利用上述實驗過的材料分組操作,運用合宜的材質搭配適合的形式造就有美感的環保袋。
-
05分享與討論
成品展示。創作理念如何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