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各式的場所中,常見以花卉放置花瓶中作為擺飾,讓整體的空間帶來不一樣的氛圍,除了花材本質上的柔美之外,盛裝花卉的器皿-花器(花瓶),其設計亦可從中引出花的美麗。本次質感主題將探討幾類可塑型的媒材,先探索這幾樣材質的質感、外觀、可塑性等面向,再透過搭配花材,進行製作花瓶的立體設計。
在課程第一階段,首要讓學生了解各式媒材的質感上的異同,並學習在觸覺、視覺感受質感後,練習說明感受與分析差異;第二階段則以不同的塑形手法改變各式材質的質感面貌;第三階段則將感受的質感運用,以適合的質感改變製作花器。質感的感受是直覺的,但質感的搭配與創造則是需要大量的留心觀察與體驗。藉由系統性的體驗方式,讓學生了解質感與美感、質感與生活的連結性,亦延伸至未來質感的探索。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夠理解並能說出何謂「質感」。
2. 能欣賞各物品的包裝材質與造型相應產生的質感之美。
3. 能夠應用「質感」的概念於生活中。
4. 針對不同的使用情境,選用適當的質感搭配組合。
教師課後省思
1. 質感與生活的連結性:
本次主題與學生的生活連結較為間接,若能從更為日常的食衣住行著手,想必對質感的變化更有感。
2. 質感的入門體驗:
(1)在前兩堂體驗課程中,學生對於質感的描述與想法其實相當匱乏的,經過教師導引後便較有多樣觸發性想法。
(2)在質感體驗的階段,教師可安排兩種體驗質感方向,一為先決定一種質感,請學生搜尋相應質感;另一從同一物材中,
嘗試以不同方式改變,並討論改變後重新體驗與觀察的感受。
-
01課堂一
本單元將探討的質感較為多元,先引導學生觸摸並欣賞各種不同媒材的原本樣貌(各式紙材、卡紙、金屬片、透明軟墊、軟木墊等),以觸覺感受這些媒材的厚度、韌度、光滑度等,再以視覺觀察其顏色、紋理、透光度等,紀錄於學習單上,及討論這些質感所帶來的感覺。
-
02課堂二
將這些媒材透過摺、剪、撕、貼、雕、刻等基本紙藝方式,感受每種媒材在經過同種方式處理時所產生的變化,放置於盒子中分類並記錄。
-
03課堂三
延續上周的體驗課程,請同學選擇兩種媒材,練習一式立體盒子作法,並將兩者成品加以比較、紀錄。
-
04課堂四
準備花材與前述各式媒材、緞帶、及其他裝飾材料,指導學生花瓶塑形的基本方法後,再請同學以前兩周練習後所得到的紙張質感感覺,進行花瓶製作。
-
05課堂五
繼續完成上周的立體塑型創作,教師亦提供各式不同質材的緞帶與繩子,請同學選擇一至兩種與作品搭配。完成後請搭配選擇的花材於瓶中擺飾。
-
06課堂六
請同學以影像和文字記錄自己花瓶的作品特色與理念,並上台報告和分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