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空間練習曲

核心概念
  • 合宜的生活美感
  • 色彩、構成 構面的能力
  • 調整色彩與構成解決視覺引導性問題
美感知能
  • 色彩與構成美感能夠解決功能問題
  • 色彩中主色調與強調色的意義
  • 色彩與構成在運用時的搭配關係

課程概說

至善國中位於台中市政治與經濟的蛋黃區域,而八年級學生均有甲政經(逢甲夜市、市政府、經國園道)的城市走讀經驗,從中去思考沿途都市景觀與美感帶來的視覺感受,從城市走讀經驗中進行主題美感應用教學。分組對甲政經區進行美感薄片擷取,能分析現有美感空間的色彩及構成,將其縮小收入美感光箱設計過程中,以色彩為主要構面進行配色教學,從中引導學生完成色彩計畫,學習找出自己偏好的主色調與背景色系,再運用強調色進行角色或重點物件配色。輔以構成的美感,從「美感夢想家」的模型空間設計之收納,完成立體構成的合宜性教學,以及背景或立體空間及平面構成教學,完成專屬於自己的「美感夢想家」模型。並讓學生反思自身在生活經驗中對於美感與空間議題的感觸,以及未來面對生活事物時對色彩、構成有感覺。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格線觀念與構成概念進行連結,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與構成有關事物背後的設計原因,以及能體會其設計與建構的合宜性之美。

學會色彩計畫中主色調、強調色與色彩意象的應用,並在未來生活物件上能夠思考色彩運用的合理性。

藉由空間設計過程能夠讓學生理解在建構一個生活空間過程中,對於構成與色彩的美感思考,具有重要的實用與適用內涵。

 

教師課後省思

在學期初建構的生活美感電子書的閱讀基礎之上,本學期課程藉由本次的色彩與構成更深入的學習,讓二年級學生對於與生活相關高相關議題的部分漸漸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也能夠試著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藉由美感之眼的角度去完成作業。

在美感課程十二堂課的過程中,結合了校本課程的城市走讀,也學會了觀察與分析所看所見,將學得的內化美感經驗轉化成立體並實際的作品,變成美感生活設計與創作的一部分。這次的課程跨了十二堂課的時間,但個別的獨特性高,且學生作品也都令人驚艷,在日常生活中離美感更進一步,也讓美感有感。

 

課程規劃
  • 01
    甲政經美感遊

    以甲政經美感經驗、勾勒台中西屯區美感地圖,發想美感主題方向。搜集美感空間之影像資料,並開始製作美感薄片擷取之色彩卡片。

  • 02
    構築美/現光箱

    格線構成概念說明,運用紙箱初步設計美感光箱。各組發表美感光箱理念,教師、同學給意見,各組紀錄後再修正。

  • 03
    構美感/回我家

    將視覺引導與色彩意象觀念運用到各式元件製作上以解決美感問題。教師補充色彩與構成在應用時的搭配案例,學生進行製作。

蔡善閔
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