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學生以美感的角度,重新走訪校園,再次感受生活的點滴。並以創作的角度,從美感出發,製作一系列關於西苑的平面作品。
由孩子貼近的生活環境取材 ,以孩子日常中天天可見的課本、書籍、網頁的版面,探索生活環境裡構成在的畫面上所產生的影響,再從調整比例來理解構成一張紙的排列組合
能藉課程引導讓學生發現「構成」是存在於生活中的,「構成」是關於位置的學問。「大家一起整理抽屜」體驗整理後課本一疊、考卷一疊的物件「分類」及美感。
以平面轉化成三度空間中符應美感的構成形式,將單一文字製作成立體微雕塑的體驗,進而擴展至組字的構成,思考與建築本體立面或橫面之間的關係
透過文字設計結合幾何形構成練習,將文字轉化為食材的塊體,經由色彩的調和關係、質感的盤面素材應用於果盤的構成。
以探索構成為主軸,希望能利用如壁磚圖案、地毯、桌椅等生活物品探索發現構成元素,進行觀察、檢視並比較構成差異,讓學生發現其實「構成」的可能性存在於日常生活。
認識馬賽克拼貼藝術融入公共藝術 : 邀請馬賽克藝術家葉玲君老師,簡介馬賽克拼貼 與創作技巧,並介紹生活中經常出現馬賽克拼貼概念的各種案例和景觀佈置。
引導學生思考植物與人造物的對應關係,並運用收集\r\n的元素,結合三角磚的構成原理,以此創作個人的圖案設計。延續觀察、分析與實作的學習,讓學生得以對六大構面中的構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透過美的原理原則來認識、分析校園風景,拍攝一張屬於自己故事的相片。並拆解該物件的基本元素,將各種物體簡化至單一的具象元素。
從教室中的布告欄到中午營養午餐的擺盤設計上,培養學生透過美感教育得以讓身邊原本平淡無奇的常見物,轉化為更具構成美感的動力與能力。
學生以線性分割的幾何構成為主,色彩為輔,設計自己作品集的封面。
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
為配合母親節的到來,學生依據適合的色彩風格,將物件組成作品,以此送給母親。
體察物件的擺放及相對應的關係,連結生活需求,以野餐活動學習日常構成的美學。
透過校園中影像的捕捉,將文字和圖片排出平衡構圖,完成一幅如明信片般的作品。
學生將印章設計的構成圖案,排列於飲料杯袋並自行車縫飲料袋作品。
學生運用美感學習構面中的構成美感,規劃版面秩序美的構成,製作攝影作品。
學生將口布以植物印染,並透過不同的摺布方式跟染色產生布面印製構成效果。
學習低彩度的調色與配色,如同減法美學,降低彩度,希望藉此也能讓學生學會體會,尊重環境色,高彩度與低彩的搭配。
主要讓學生學習美感構面及形式要素,意識到生活中的美感問題並學習整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