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草地上的野餐

核心概念
  • 具備構成構面的美感素養。
  • 認識構成的定義與美感。
  • 了解格線、主從關係與對稱的構成概念。
美感知能
  • 學習從物品的整理,引導到物件的擺放關係。

課程概述

此課程主要讓學生從最基本構成之美為目標,從生活中「擺放物件」開始,從物品的整理引導到物件的擺放關係,擺放物品除了是審美的表達,也屬一種溝通行為。從秩序出發,了解格線、主從關係與對稱的構成概念學習,尋找生活的其他地方的構成加以印證。如餐廳目錄編排上的主從關係,觀察及運用等再次觀察,是否有更佳的可能。經由實際的練習,體察物件的擺放位置及相對應的關係、字與圖的關係,轉換成其他的練習,連結生活的需求,最後以野餐會活動學習日常生活中構成的美學。

美感預期成果

  1. 經過練習,能感知構成美感的要素,內化於心中。
  2. 能運用版面構成達到畫面平衡與協調。
  3. 發現並感受構成的美,體察物件擺設與人的感受相關。

教師課後省思

「草地上的派對」該課程由學生自行閱讀美的原則並運用的部分,學生覺得從文字轉換成圖形這種抽象概念較為困難,但以簡報讓學生理解野餐的由來演進與與各種野餐型態,成功引發學生對野餐的想像及渴望,引起學習動機。

課堂中由學生主動學習或討論與切身相關議題,如環保、永續的飲食方式、各國飲食文化、何謂健康飲食、食物與環境、季節的關係探討,加強在地的飲食觀念,使學生在無形中得到正確觀念。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擁有高度學習興趣與熱忱,想必是這個主題(野餐)十分吸引他們。尤其此次課建立在味覺、視覺、觸覺、不斷在課堂裡體驗,一步步累積經驗,敏銳學生的身體感官、知識的累積。

為了呼應學校倡導的環保議題,餐具也準備幾種可回收再利用的材質供學生挑選,在過程中學生也能自我解決問題,唯獨時間的掌控較不佳,常延遲下課時間,應再簡化學習內容,深入構面練習,最後海報的呈現又多加一節課來賞析學生作品。

此次因調課困難無法和家政老師合作,未來若能與家政、健康科老師跨域合作,學生收穫會更不同!

課程規劃
  • 01
    構成基礎概念

    1.\t老師示範以餐桌整理開始來做構成開場練習,讓學生閱讀美的原則書面資料,劃出關鍵字後,將之轉換用點點貼紙在白紙上練習操作相同點心的排列練習(等同均值且大小、形狀皆相同的點點貼紙)視覺上的平衡與美。 2.\t從原則中再去探討對稱構成、不對稱但平衡的構成、具有主從關係的構成、以格線分割的構成定義。 3.\t最後發表、討論。 4.\t老師用美感電子書講解什麼是構成,及構成的要素及美感。

  • 02
    視覺美感構成(1)-從平面到立體

    1.\t每一組準備『不同大小但相同形狀的點心』進一步練習(例如當白紙的一邊是一塊大的圓形煎餅時候,另一邊可以用多少個MM巧克力達成平衡的美感?)可提取上一節課的美感原則其中幾種,並考慮餐盤形狀,將紙張外型改變(矩形、正方形、圓形)後,作為構成排列練習。 2.\t觀察其中是否具有畫面平衡、和諧關係?視覺美感等問題。 3.\t各組派員說明後,老師講評。

  • 03
    視覺美感構成 (2)-從單一到多樣

    1.\t老師用簡報引導學生水果各種面向切法與排列方式。 2.\t學生將自備水果(每組三種)各組將上次練習選擇其中一種美的形式,需考慮色彩配置,透過擺盤練習食物構成。 3.\t各組拍照,說明設計理念。

  • 04
    視覺美感構成 (3)-從單一到成套概念

    1.\t各組設定野餐風格,使用何種餐具?(塑膠,瓷盤、木質、不鏽鋼) 2.\t討論攜帶食物,進行整體擺盤設計規劃後並記錄在任務單上。 3.\t挑選野餐用布(需搭配野餐風格)。

  • 05
    構成練習

    備齊用具、餐食、上課時排好野餐籃拍照,食物放於盤子裡,實地活用與實踐野餐,擺盤完成後再拍照。

  • 06
    圖文版面設計-野餐班級報(商品形象照)

    1.\t學生自備餐飲DM,或書本、雜誌,找出元件要素,分析其主要訊息或次要訊息排序,找出主從特性。 2.\t分析圖文配置關係。 3.\t選出上一節課練習最滿意的構成草圖為基底,進行設計。 發下各組圖片讓學生進行改造、配置,設計一張商品形象照,圖片限定只能剪一刀,或把原本餅乾的位置輪廓挖空,填入野餐照片,必須有主從關係,注意文字圖的位置配置須符合視覺平衡與美感,再加入文字編排成一份班級刊物。

蔡佩玲
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