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這個課程延續上學期課程對植物的觀察,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構成,並且結合設計概念將生活實物,轉化為個人創作元素運用。 第一個階段先介紹學生三角磚的設計與構成原理,思考討論生活實景中的美的原則。第二階段引導學生觀察植物及校園內人造環境的色彩與構成並記錄。第三階段是引導學生思考植物與人造物的對應關係,並運用收集
的元素,結合三角磚的構成原理,以此創作個人的圖案設計。延續觀察、分析與實作的學習,讓學生得以對六大構面中的構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觀察分析生活中自然與非自然物的色彩與構成
- 學生能結合三角磚的構成原理,創作個人的圖案設計。
- 學生能透過對校園環境的觀察,對生活中的美有更細緻的感受及思考,進而轉化為個人創作元素。
教師課後省思
- 將蒐集的生活素材轉化為圖樣時,學生需多一些引導與創作時間。
- 除構成排列於環境中的視覺效果與感受,可多加入色彩方面的探討。
課程規劃
-
01發現美的角落
教師以ppt複習「構成」與美感關係,搭配學習單練習。
-
02發現校園美角
1.觀察植物葉脈、花瓣的紋路,以拍照、拓印、影印等方式紀錄,並分析其對稱、反覆、秩序的美感。 2.觀察校園內人造環境(牆面、地板、花台等)的構成,並以拍照、繪圖等方式記錄。
-
03創造校園新美角(一)
運用先前課堂收集的元素,結合禪繞畫三角磚的構成原理,繪製個人的圖案設計草圖。
-
04創造校園新美角(二)
運用對稱、反覆等形式原理,將先前課堂收集的元素重新組合排列,繪製個人的圖案設計草圖。
-
05創造校園新美角(三)
學生分組,運用每個人的三角磚,以不同構成方式重新排列、組合成新的作品。
-
06創造校園新美角(四)
運用三角磚及不同構成方式,布置教室環境。分享討論構成排列於環境中的視覺效果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