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單元起點於本校商業類科:觀光科、餐管科在修習專業上有折口布的課程練習,而對於桌面擺設美觀與實用兼具的口布,隨著高一至高三會有加深加廣的摺法演練。本單元擬藉由將口布植物印染,使用恆春半島農產─洋蔥與洋蔥皮作為染色劑,進而於本單元中體會美感構面中的視覺形式,透過不同的摺布方式跟染色能產生「對稱」、「反覆」、「漸層」、「韻律」等布面印製構成效果,落實生活中實用跟美觀兼具的美感課程體驗。
先以折紙為模版,提示以「二方連續─對稱」、「四方連續─反覆」的構成手法,再於銜接課程加上染布技法、程序敘述介紹,並於課堂引導示範染色原物料製備、施作方式。透過不同「摺法」與不同「染劑」搭配組合,構成每幅獨特作品色彩所產生出渲染濃淡「漸層」;與折疊或絞布技法搭配產生如分割、集合、重疊等「韻律」視覺效果,創生視覺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以自己觀察出的比例原則,進行物品的重新比例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一般來說,設計思考對學生不是一件容易入手且理解簡單的事情,但是將每一個步驟拆開,不先預設立場的進行思考,將能開啟許多未增發生與預期的開展,而設計思考便是以此為前提下,逐步的改造思考境界。經過這次的實驗,發現「可預期」、「不可預期」都是一種課程的發展,甚至不可預期的課程,會更有挑戰性一些。
其實還有很多各種不同的課程設計方式,未來也會想要再試試看。這次搭配著美感教育的六大構面中的「比例」,結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不同的面向思考,也與生活更貼近。因此下學期便想要試驗看看與藝術創作結合,同樣是設計思考VS藝術行動,會發生什麼事情,顯然有趣度更高。
-
01「構成-構成視覺形式引導」
從課本單元美的形式引導,美感經驗的原理原則中「構成」所具有的視覺經驗通則,並利用美感電子書中實例輔助生活環境中觀察的實例。提示著重「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拼接生成的概念,常見於摺紙與布巾的圖案生成方式。
-
02「構成─紙形模板與口布摺法」
利用紙張摺疊出「對稱」、「反覆」、「韻律」等引導用的紙形模板,並請餐旅群科學生展現專業,摺出各式口布,請學生分析摺法中呼應了哪些構成美感的方法原則,預告下一節課加入色彩元素。
-
03「出色─植物染介紹」
介紹布巾染色的原理,染色─定色的過程與程序,搭配布巾的摺疊與不同綁法,在構成上更變化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如「調和」、「對比」、色彩「漸層」之說明引導。
-
04「出色─植物染實作」
介紹媒染劑的成分與功能講解,並請各組先調配好溶液,說明注意事項,存放提供下次上課快速使用。
-
05「出色─植物染介實作II」
各組依序調配不同的染料濃度與染布時間,將摺疊與綁好的布巾依序浸染。交代注意事項於定色後晾乾。,選用在地素材植作─洋蔥皮。將摺疊與綁好的布巾依序浸染。搭配不同的摺疊與綁法搭配成品。
-
06「成品展現─口布印染成品」
將晾乾印染完作品重新上漿,再創生不同的口布摺疊成品,彼此觀摩造型成品。討論聯結在地其他植物染製之發想可行性,回饋與表揚優秀組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