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希望能藉課程引導讓學生發現「構成」是存在於生活中的,「構成」是關於位置的學問。「大家一起整理抽屜」體驗整理後課本一疊、考卷一疊的物件「分類」及美感。藉由色紙分割練習「放一起看看」、「一起放放看」感受構成的發散與收斂並覺察圖形配置後形成的關係,臨停牌文字轉化成簡單的大、中、小矩形,學生記錄從放不下、擁擠、還好、剛好、順眼的塊面配置,最後套上文字完成一張實用的、順眼的「廁所文宣」。期望能改善學生隨性規劃版面,而出現標題文字大小不一、放不下、文字過大情形。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學會文字對於美感版面有著多樣性的影響,能延伸運用到卡片、封面設計及教室布置,進而可應用於生活中。
- 學生經由探索、練習構成擺放活動,對構成的分割邏輯及主從關係有深刻理解與感受
- 學生能理解整齊、有秩序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文字的構成常常會被孩子輕忽的美感基礎,總想著最後再將字放上去就好,沒有考慮周全,導致成為整個設計的敗筆。設計此教案是希望學生能夠重複練習體驗文字大小、字體間距、行距是可以影響版面美感。
第一堂課幾何排列挑戰賽,藉由競賽刺激每一位同學參與其中,藉由漸進式的指令讓學生從中體驗出版面元素的關係,從呈現的畫面中探索出:整齊前大家幾乎會做的是…、想要整齊有哪些方式可做…、整不整齊的效果差異。
第二堂再次增強整齊/對齊的方式及感受,從中帶入構成美感的概念。
第三~六堂,因水荒而改變學習主題製作水標語,期許生活與美感更深刻的結合,課程中總在字距、行距、直書、橫書、邊界、對齊、閱讀性中與學生拉扯,學生無感老師或許需半強迫讓他們去思考去觀察去感受,時不時更需正增強他們的有感。「你覺得呢?哪裡調整會更好?」;「對!跟老師想的一樣。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個人都很有美感的。」;「你們班越來越厲害了!很多人都可以說出如何會更順眼了!」。學生眼睛亮了,口罩下也笑了,這課程不也美了!
-
01體驗:放一起看看、一起放放看
1.發散的構成:將正方形便條紙(方格版)分割成大小隨意的四個矩形,將矩形邊靠邊任意連接,擺放在學習單上。(矩形不重疊) 2.收斂的構成:將正方形便條紙(方格版)分割成四個矩形,將分割的矩形重新擺放,拼成較原來更小的矩形。(小可放大,但不交錯重疊)
-
02體驗:大家一起整理抽屜
1.一張課桌,布置成雜亂的抽屜,其他學生分四組,各自討論整理抽屜的步驟及想像整理後抽屜的樣子並寫於海報上,後張貼於黑板上。 2.由被指定的學生依照思考的步驟整理,各組交叉核對,在競爭中發現分類、整理步驟雖有不同,但都達到相似有秩序、整齊的美感。
-
03探索:〝剪〞的好,加分!
1.給予文字單(廁所文宣上會出現的文字,字體大小一致),並限制牌上出現的文字大小及數量,讓學生分組討論〝揀〞出哪4字要屬於大」字?哪4字屬於「中」字?哪些字屬於「小」字?並記錄於學習單上。 2.發放大、中、小便利貼分別代表對應文字,規定所有矩形便利貼必須貼在A4紙上,學生因感受「放不下、擁擠」而必須裁〝剪〞便利貼,要求學生裁剪3次並分別將配置黏貼在A4紙,探索並記錄從放不下、擁擠、還好、剛好、順眼的塊面配置。 3.請學生觀察因〝減〞少了文字面積,多了字距、留白而製造出構成的美感
-
04探索:擺得巧,加分!
1.將上一堂最順眼的塊面配置,裁剪其大中小便利貼的尺寸三份,學生須編排五種不同的版面位置,直式橫式、直書橫書、聚散分割嘗試各種的構成。
-
05實作:美的字裡行間 (廁所文宣)
1.帶著美的文字大小、順眼的字距行距、精心安排的版面位置進入電腦教室,使用「文字藝術師」程式,把文字套入,底紙色為白,文字限制為同色系,檔案存於班級雲端硬碟,列印出美的廁所文宣。
-
06欣賞:原來,這樣的字裡行間很〝美〞!
1.老師在課前先將全班作品文件檔轉換成PDF 2.在電腦教室上課,學生可下載檔案並用自己的速度觀看同學的作品。 3.建議學生可自由進行分類會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