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學期課程承接上學期由線條在平面上轉化成三度空間中符應美感的構成形式,將單一文字製作成立體微雕塑的體驗,進而擴展至組字的構成,思考與建築本體立面或橫面之間的關係,提出改造社區招牌的創意與構思。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學年課程體驗比對,理解單一與複合文字的構成美感特性
- 透過課程的操作,理解方向性與構成之美的關聯性
- 透過群組文字不同視角當中面、線、點特性,思考符合建物特性的美感構成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回顧去年課程學習成果產生之困難,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順利產出學期進度所設定招牌的模型,當時因為社區建物立面比較不利於直排方式的招牌,所以必須以橫排方式進行,因此這個學期在最後組字的練習上,將招牌的設定從原本的固定於建築立面延伸至樑柱的雙向運用固定,增加招牌形式的可能性,可惜的是,因為自5月18日後學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課,線上課程在指導上進度比較慢,甚至遇到要請學生拆解組字製作單字模型再行組合的窘況,也讓整個成果在製作過程中面對時間以及無法及時回應的困難與問題。回首這一年,原以為已經克服了課程施作的困難找到對策,沒想到最後卻因為疫情又產生了新的變數,雖說是一波三折,可是在製作成果時重新回想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也不斷思索了未來無法實體上課的可行方向,期盼在新的一年在面對不同的挑戰能有更好的應對之策。
-
01觀察單一與群組文字組合特性
1.引導小組運用「字自構美」單元立體文字構成的體驗,觀察單一字體微雕塑前視、側視、俯視不同面向形成的視覺構成情況。 2.運用學習單進行小組討論,以既有的文字發展成組字,比較探索探索單一文字及一組文字構成差異,並進行發表。
-
02擇用適切的字體對應建物及招牌特性
1. 進行踏查從社區建物的招牌擇定文字 2. 分組從招牌與建物之特性進行擇用字體之討論 3. 小組分享討論結果,分析擇用字體對應招牌及建物特性的適切性。
-
03進行單向美感實作體驗
根據小組討論則用之字體,透過切割西卡紙條(2*16cm),拆解字體,組合成單面向試作模型,並進行分享。
-
04分析比對招牌文字直排及橫排構成形式之美感。
1. 分別採取直排或橫排模式,限定厚度符合招牌廣 告及樹立廣告管理辦法之比例(〈6cm),並運用學習單引導設計前視圖 2. 各組發表設計之直排與橫排前視圖 3. 引導各組從前視圖延伸描繪側視圖及上視圖。
-
05設計適合建物特性的文字性招牌
1. 觀察建物特性,擇取適合的招牌字體與文字排列方式。 2. 各組將設計稿運用巴爾莎木片(寬度至少3cm; 長度則依各組需求而定)作骨架,製做從不只一個角度觀看能符合構成美感之招牌模型(微雕塑)。
-
06以構成美感與合宜性調整文字性招牌
1. 各組從字體構成對應建物及招牌特性之角度討論並調整微雕塑模型,以符合構成美感。 2. 各組進行發表觀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