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色印象
忠孝我最美麗的鄉愁
九年級即將畢業之際,以黑白攝影視角觀察校園建築,作品影印後做幾何造型簡化,將建築簡化為幾何塊面,與天空的留白呈現構成畫面做成建築剪影。帶著學生認識秩序、比例、構成的美感要素,挑戰經驗認知的比例,改變慣有的視覺經驗,創造新的身體尺度。美的基礎是整齊,以幾何分割作為的構成要素。
美感心的呼喚
美感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他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
植物排排讚
課程先探討植物與容器的關係,比較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差異,嘗試用容器襯托植物的美感。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然而當植物種類與數量增多時,多變的造型與色彩紛呈,容易產生雜亂缺乏整體感。運用木盒將各種植栽分門別類,藉著由簡入繁的排列組合,有效歸納整合盆栽,利用構成的美感概念組織多變的植物造型。
構築植栽美角序-探索空間秩序和幾何比例
本課程希望透過空間的實體操作去感知比例微調中所帶來感官的回應。
校園構成 捕光捉影
本課程建立「構成」基本概念與讓學生體會構成在攝影中的運用。
繪本中的大發現
認識繪本故事常見排版與構成。
我的世界我設計
從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著手,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在A3上規畫適合的公布欄配置情形。
上菜嘍
利用三菜一主食的食物彩圖來模擬擺放便當盒,設計適宜的便當盒分隔,呈現出食物樣貌。
黑白之間
以「構成」作為課程主要概念,分別就對稱、非對稱、具主從關係的構成作品來進行課程討論與試作鐵窗設計。
花開印記
以金門在地印象色彩,結合馬約利卡磚,分析歸納同色調或衝突色調的構成,練習繪製具反覆、對稱美的花磚作品。
包住愛構GO
讓學生學會構成原理與概念,透由觀察手帕上花紋去認識構成,發掘其中的幾何特性
給十五歲的信箋
藉由美感構面-「構成」的美感觀點,記錄下校園之美。
美感初體驗:排排看美嗎?
課程從認識「美感」開始,導引覺知整齊、次序及主從關係是構成之美的重要因素。
穿越花間
本課程設計以「構成」為教學核心主軸,從窗景的窺視省思現代建築窗戶的功能及意義,再介紹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花窗設計,讓學生能夠發現花窗具備構成元素所造成之虛實的美感。
框出美感-校園及居家構成
以佈告欄設計排版及相框的構成練習,透過實際操作累積學生的美感能力。
關鍵比例
以黑白出發,後加入「環境色彩構成」的美感構面,延伸至彩色色塊比例與整體(穿搭與環境)的調和性,並以服裝和環境色中「顏色的比例」關係,讓學生容易理解比例在生活裡的應用實例。
花蓮石雕藝術discorvery
提升學生對花蓮石藝作品及公共藝術的賞析能力,結合石材打磨與壓克力,創作屬於自己探索質感經驗之畢業紀念品。
不「裝蒜」也很美
跳脫根、莖、葉這種用加法去理解構成的思維,透過將「完整」的物件切割或拆卸後,重新分配構成的元素,進而發現到不同的構成美感。